卫生保健告家长书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2021-7-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俗话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也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机

春季由于空气干燥、天气多变等原因

特别容易引发孩子感染水痘、风疹等疾病

麦田幼儿园提醒广大家长

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措施

俗话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也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机

春季由于空气干燥、天气多变等原因

特别容易引发孩子感染水痘、风疹等疾病

华新教育幼儿园提醒广大家长

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措施

常见春夏季传染病

流感

一.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C,可持续2-3天。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头痛、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全身酸痛等症状。

二.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2、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3、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4、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6、适当增减衣物,常备隔汗巾。

7、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三.隔离期

体温恢复正常而其他流感症状消失48小时后,或发病后8天。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且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因此,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高发期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

一.临床表现

人感染诺如病毒后可导致急性胃肠炎,一般在摄入病毒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

二.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尤其要记住保持双手清洁,在处理食物或进食前及如厕后要及时洗手。

2、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

选择安全的食物原材料、保持处理食物的人员和用具清洁、彻底煮熟食物(特别是贝壳类海产)、把食物存放于安全温度,以此来防范诺如病毒由食物传播。另外只饮用煮沸后的自来水或出品自可靠商户的瓶装用水,避免饮用来历不明的饮料。在诺如病毒疑似感染地带,进食水果前也应去掉外皮。

3、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已经出现的感染者要进行隔离,安排未感染人员远离受污染的地方,彻底消毒感染区,消毒人员须佩戴手套及外科口罩。

三.隔离期

所有症状(发烧、呕吐、腹泻)消失后72小时。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一对病毒兄弟,很多人瞬间“脸盲”——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像了,撞脸指数高达99.99%,它们的区别: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疱疹性咽峡炎也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的咽峡炎。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全年可见,每年3、4月开始增多,5-7月(夏天)是发病的高峰期。

●手足口病●

一.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3~5天,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主要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为2~4天,发热,热程大约2~4天,咽痛、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咽部充血,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

二.预防措施

预防这两个疾病,共同的措施是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均衡营养、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强室内通风、消毒,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并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三.隔离期

隔离至痊愈,不得少于确诊后2周。

●疱疹性咽峡炎●

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率最高。

一.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年长儿童和成人在皮疹出现前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恶心、呕吐、腹痛等前驱症状,小儿则皮疹和全身症状同时出现。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最开始为粉红色小斑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脱痂后不留瘢痕。

二.预防措施

1、注射水痘疫苗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水痘疫苗接种最佳时间:第一针剂在幼儿满18月龄时接种,4~6周岁之间接种第二针剂。

2、生活中的预防

(1)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学校教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3)疾病流行期间健康儿童应尽量不到公共娱乐场所去玩,也不去病儿家串门,以防接触传染。

3、远离传染源

学校、幼儿园发现孩子出现水痘症状应立即通知医院就诊,并采取隔离措施。

三.隔离期

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不得少于发病后两周。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肿脖瘟、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多发于儿童,呈散发或流行,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可形成暴发流行。儿童的腮腺炎,多由于急性感染所致。

一.临床表现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一般为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

二.预防措施

1、注射腮腺炎疫苗

接种腮腺炎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疫苗接种最佳时间:在幼儿满18月龄时接种。

2.生活中预防

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三.隔离期

流行性腮腺炎的隔离期是7~14天。

园所预防

家长:传染病这么多,幼儿园怎么做好防范措施呢?

老师:虽然现处传染病高发季节,但为了幼儿身体健康,园内积极采取各种有效防控措施,全力做好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各工作如下:

一、加强晨检和全日观察

二、加强培训宣教力度

指导幼儿多饮温开水,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

三、做好晨间消毒工作

保育老师每天到岗后就进行晨间消毒工作,用消毒液擦试幼儿易触摸的地方。

四、加强班级和园内消毒

全园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加强教室、活动室和室外大型玩具、楼梯扶手等消毒,不留死角。

五、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空气新鲜。下班后打开活动室紫外线灯进行60分钟的紫外线消毒,在传染病高发季节时,白天增加一次30-60分钟的紫外线消毒。

六、幼儿玩具及物品消毒

全园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加强对活动室的美工区、玩具区、幼儿床、装饰物品等和室外大型玩具、楼梯扶手等消毒,不留死角。

七、做好幼儿的护理工作

班级做好幼儿的护理工作,注意孩子的衣着,孩子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要以脊背无汗为适度。

八、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加强户外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保证足够的活动时间,幼儿园为各班级幼儿安排多样化的体育锻炼项目,提高幼儿自身的抵抗力。

衡阳市麦田幼儿园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psydoc.com/sxyys/144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