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在小儿疾病中诊断的价值

2021-6-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m.39.net/pf/bdfyy/
医院订阅哦!血常规概述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化验检查之一。血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和白细胞分类等,其中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对于鉴别小儿感染类型具有一定的价值。

白细胞计数

新生儿为?/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μL。升高:各种感染,炎症,严重烧伤。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白细胞五分类计数

白细胞种类

参考值(/L)

临床意义

中性粒

细胞

(2-7.5)*

增多:生理性增高(妊娠、运动、饮食)、急性感染或炎症(急性细菌感染)、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血液病、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恶性肿瘤、药物使用(肾上腺素、类固醇等)等。

减少: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流感等)、严重的细菌感染、血液病(典型的再生性障碍性贫血、少数急性白血病)、慢性理化损伤(如电离辐射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等。

淋巴细胞

(0.8-4)*

增多:生理性增高(儿童期)、急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等)、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血液病(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等。

减少:药物(抗肿瘤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辐射、严重化脓性感染等。

嗜酸性粒

细胞

(0.02-0.5)*

增高: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等)、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症等。

嗜碱性粒

细胞

(0-0.1)*

增高:过敏反应或炎症性疾病(如荨麻疹、溃疡性结肠炎等),临床上还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某些金属中毒、脾切除、癌转移及霍奇金病等。

单核细胞

(0.16~1.2)*

增多:生理性增多(儿童较成人稍高,平均为9%,出生后2周婴儿可生理性增多达15%或更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结核、疟疾、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C反应蛋白概述

五聚体CRP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年Tillet和Francis首先发现于急性肺炎患者的血清中,由于能与肺炎链球菌菌株的C-粘多糖发生沉淀反应,故命名为C反应蛋白,是一种反映急性炎症的指标。正常情况下CRP在血液中含量很少,在感染、急性炎症、大面积组织损伤、术后等可迅速升高。因此,检测CRP对临床诊断、疗效及预后观察具有重要价值。其中,新生儿的CRP参考值比成人低,通常CRP<1-2mg/L;若CRP2mg/L,提示可能有败血症的存在。由于新生儿的细菌感染发展很快,没有足够时间产生大量CRP。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在小儿疾病中诊断的价值

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免疫功能还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差,经常会受到细菌感染和病毒侵袭。因此在病发过程中极易给儿童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而这不同的感染类型在临床用药上有着巨大差别,若儿童在诊断过程中出现误诊现象,会直接导致儿童出现错误治疗,用药出现一系列错误,从而耽误了治疗时机。

目前,作为诊断细菌感染最常用指标是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其作用是有限的,影响白细胞因素很多,如生理波动大,幅度可达30%~50%,加上儿童白细胞正常范围较宽,一些白细胞基数低的患儿,轻度升高不会超过正常范围上限,另有部分患儿细菌感染时,患儿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指数变化不显著,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而C反应蛋白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包括年龄、脂类等指标,并且C反应蛋白在5?9h内迅速上升,24h内其峰值高于正常值数百倍,控制感染后,C反应蛋白可迅速降低,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所以对儿童早期疾病的诊断,病情转归,疾病病程监控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也明确指出C反应蛋白的浓度水平和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的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联合进行检测,两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可以规范药物的应用,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提高阳性检出率。

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psydoc.com/sxyby/14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