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蛋,也会让人无法淡定
2019-12-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鸡蛋是富有营养而且美味的食物,
但是,
鸡蛋也是引起儿童食物过敏
最常见的食物之一。
鸡蛋过敏的症状通常出现在进食鸡蛋或含有鸡蛋成分的食物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之间。症状从轻度到重度,可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鼻塞流涕、呕吐腹痛或其他的消化道症状。极少数情况下,鸡蛋过敏也可以引起威胁生命的严重过敏反应。
鸡蛋过敏可早在婴幼儿期就发生,而很大一部分儿童在成年之前就会对鸡蛋产生耐受(也就是没有过敏症状了)。
下面就详细讲述一下
鸡蛋过敏的知识
鸡蛋过敏的症状
不同个体之间鸡蛋过敏反应存在一些差异,症状包括:
皮疹或荨麻疹,这是最常见的症状。
鼻塞、流涕和喷嚏(过敏性鼻炎的表现)。
消化道症状,比如腹痛、恶心、呕吐。
哮喘发作以及咳嗽、喘息、胸闷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过敏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
鸡蛋过敏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严重过敏反应(anaphylaxis),这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遇到这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肾上腺素的肌肉注射并且急诊救治。
严重过敏反应症状和体征包括:
全身性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气道梗阻,引起呼吸困难和窒息
持续性腹痛和腹胀
心率增快
休克,血压急剧下降、晕厥、头晕或意识丧失
鸡蛋过敏反应每次发作的严重程度都可能会不一样,所以,尽管曾经某次症状很轻微,下一次的症状也可能会更加严重。
若有过敏症状或疑似症状,需要由过敏专科诊断并评估病情,如果医生认为可能存在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医生会开具处方急救用肾上腺素以备不测。这种急救用肾上腺素便于携带和使用,称为“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
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如果吃了鸡蛋或含有鸡蛋成分的食物后很快出现了症状。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在过敏反应发生的时候看医生,这有助于确定诊断。
如果进食鸡蛋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症状,紧急送医救治并且尽早使用肾上腺素。
如何检查和诊断鸡蛋过敏
首先是要详细了解病史,包括临床表现、诱因、喂养情况、缓解因素等等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
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如果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和鸡蛋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均为阴性,但仍然怀疑鸡蛋过敏的话,则可以考虑进行口服激发试验,观察进食鸡蛋后是否诱发过敏反应
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食物激发试验为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
鸡蛋过敏有哪些危险因素
特应性皮炎/湿疹,患湿疹的孩子相对而言更容易出现食物过敏。
家族史,如果父母中有一位或两位患有哮喘、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或其他过敏性疾病比如花粉症、荨麻疹或湿疹,则孩子患食物过敏的风险也会增加。
年龄,鸡蛋过敏最常见于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而对鸡蛋过敏发生概率也会降低。
鸡蛋过敏的并发症
导致鸡蛋过敏的过度免疫反应也可能导致其他过敏症状,患以下疾病风险增高:
其他食物过敏,比如牛奶、大豆或花生
宠物皮屑、尘螨或花粉过敏(导致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哮喘)
过敏性皮肤疾病,比如特应性皮炎/湿疹
哮喘,如果患有哮喘的话,也会增加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其他食物过敏的风险
鸡蛋过敏的预防
确诊鸡蛋过敏后,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进食。
仔细阅读食品标签,注意有些人对食物中含量极少的鸡蛋也会发生反应。
外出就餐的时候特别小心,最好仔细询问餐厅服务员或厨师烹饪的食物原材料及加工过程中是否含有鸡蛋蛋白。
携带过敏医学警示牌或手环。如果孩子曾有严重过敏反应,这一点特别重要,便于提示急救人员(病情严重无法言语表达时)。
家长或照看者需知晓孩子鸡蛋过敏情况,以免不经意间给孩子吃含有鸡蛋的食物。同时要了解紧急过敏情况下如何处理。
如果哺乳期婴儿被确诊有鸡蛋过敏,哺乳母亲应避免食用鸡蛋。
有些加工食品也很可能含有鸡蛋,需注意:
蜜饯、蛋黄酱、调和蛋白
烘焙食品、面包、饼干
杏仁蛋白乳糖、霜状白糖
加工肉制品、肉卷及肉丸
布丁和蛋奶糊
色拉调味品
意大利面
气泡酒精类饮料、咖啡
以下一些字眼提示食品加工的过程中含有鸡蛋:清蛋白、球蛋白、卵磷脂、卵黄蛋白、溶解酵素、蛋黄素
鸡蛋过敏和疫苗
一些疫苗含有鸡蛋蛋白,在一些人中,这些疫苗可能促发过敏反应。
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对于鸡蛋过敏的儿童来说通常是安全的。
流感疫苗:部分含有少量的鸡蛋蛋白(卵清蛋白)。流感疫苗对于绝大多数鸡蛋过敏的儿童是安全的;如果鸡蛋过敏的儿童曾进食鸡蛋有严重过敏反应,则需要在医疗机构严密监测下进行;如果曾接种流感疫苗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则不能接种流感疫苗。(如果孩子以前曾发生过鸡蛋过敏,建议在接种前咨询医生)
黄热病疫苗:能促发一些鸡蛋蛋白过敏的儿童产生过敏反应。这种疫苗一般给将要旅行至流行地区的人群接种,但注意鸡蛋过敏者不能接种。
其他疫苗:对于鸡蛋过敏的人来说并不存在额外的风险。有过敏史的话,为保险起见,可咨询医生,必要时可能会进行检测来判断疫苗是否引起过敏反应。
尾巴
鸡蛋过敏可能引发急性过敏反应
一旦确诊后需严格避食
但是
大部分儿童随着年龄增长会自发缓解
可以进食鸡蛋而无症状
(近70%的儿童在成年前会好转)
因此
需要定期复查过敏原
了解致敏情况的变化
以及有无新过敏发生
(如吸入性过敏原)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