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须注意春季流行性腮腺炎到了高

2016-1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提示:点击上方宁海佳艺琴行↑订阅本刊

随着春季气候转暖,各种病菌开始大量繁殖,春季流行性疾病很多,尤其是流行性腮腺炎也到了高发期。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几乎每年春季都有大量少年儿童感染流腮,目前又逢春季来临,需要提醒广大家长加强孩子主动防护,保护孩子免于感染。以下介绍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知识。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痄腮”、“猪头疯”)?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猪头疯”,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冬春季节较为多见。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亦可见于成人。

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学校或托儿所等儿童集中的场所易造成流行,大多预后良好。

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病人是传染源,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流腮”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界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大约每2年发生一次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是腮腺炎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存在于患者唾液、血液、尿液及脑脊液中,此病毒耐低温,在-70℃可以存活数年,对热、紫外线照射、70%酒精等耐受性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属呼吸道传染病。

致病原因

“流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唾液及污染的衣物、玩具、文具可传染)。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临床症状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患者可有倦怠、食欲不振、低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症状,数小时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发病的2-3日体温及肿胀达到最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界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导管开口处无红肿,挤压腮腺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10~14天。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时受累,或单独出现。颌下腺肿大,表现为颈前下颌肿胀并可触及肿大的腺体。舌下腺肿大可见舌及口腔底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

防治措施

本病可预防,平时注意营养、保暖,加强耐寒锻炼;在春季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更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串门。对接触过腮腺患者的孩子要密切观察,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春季腮腺炎容易在幼儿园和小学校流行,对儿童较密的场所可用食醋熏蒸或每天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半小时。注射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早期发现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从腮腺出现肿痛前三天至腮腺完全消肿止。

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家长或者老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双侧或一侧耳垂下肿大、疼痛、发热、咽痛等症状,一医院就诊,不可让其带病上课,家长和患儿千万不可隐瞒病情,以免耽误病情和传染他人。

家庭护理

休息:病儿要卧床休息,病情减轻或热退后可以适当活动,但不可过于劳累。

病儿居室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湿润。饮食要安排合理,患病后,病儿常因张嘴和咀嚼食物引起疼痛,因此,要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食,如稀饭、面片汤、鸡蛋等。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食品。要给病儿喝开水,这样有利于毒素的排出。

注意口腔卫生,经常用温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小儿患腮腺炎后,应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病儿所用的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也要与健康人分开。

欢迎







































口碑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什么原因导致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psydoc.com/sxycs/1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