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技能模拟第一站病例分析第十七
2021-8-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如何治疗白癜风快 http://m.39.net/pf/a_6983854.html
京师杏林教育
「最受欢迎、最具人气的医药护考试社群」
执业医师
卫生资格
执业药师
医学考研
中医师承等
京师杏林医学网
??技能必胜免费?送笔试学费??王某,男性,32岁,农民,双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20天。
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睑及双下肢水中肿。医院就诊,查尿:红细胞(++),尿蛋白(+++),医院以“急性肾小球肾炎”收入院治疗30余天。双眼睑及双下肢浮肿消失。查尿红细胞(-),尿蛋白(+)。遂出院。10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尿蛋白波动在(-~+++)之间。曾间断服用中西药(药名不详)控制症状。20天前,患者因受凉致上述症状再次加重,并逐渐出现周身浮肿。现症: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伴脘腹胀满,面色萎黄,神倦肢冷,纳差,大便溏,小便尚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缓。患者平素体质较弱,经常感冒。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先天性心脏病及外伤手术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传染病史及遗传病史。
查体:T36.6℃,P78次/分,R18次/分,BP/80mmHg。一般情况可,咽部充血,舌质淡红,苔白腻,舌运动良好。双眼睑明显浮肿。心、肺、腹(-),双肾区叩击痛,桡动脉(寸口脉):脉沉缓,双侧对称,无毛细管搏动征、水冲脉及枪击音。双下肢凹陷性浮肿,余无异常发现。
辅助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正常。尿蛋白(++),红细胞(-)。血清总胆固醇(CH)11.2mmol/L,血清甘油三脂(TG)4.9mmol/L,血清总蛋白(TP)49.5g/L,白蛋白24.8g/L,球蛋白24.7g/L,余结果无异常。
中医疾病诊断:
中医证候诊断:
西医诊断:
西医诊断依据:
中医治法:
方剂:
药物组成:
西医治疗措施:
京师杏林医学网
欢迎留言写出你的答案,赶紧邀请伙伴们一起参与吧。 小编届时会在留言专区公布标准答案。
wang
往
qi
期
hui
回
gu
顾
√
?
儿科学小笔记中医/中西医儿科重点新生儿黄疸……向上滑动查看具体内容
↓
↓↓
↓↓↓
国家卫计委人卫社指定推荐医考教材
‘全套7折包邮’
网课、学习、备考、最新政策咨询;购书请留言。
1.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的鉴别诊断:
(1)潜伏期:麻疹6~21天;幼儿急疹7~17天;风疹5~25天;猩红热1~7天。
(2)初期症状:麻疹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幼儿急疹突然高热,一般情况好;风疹发热、咳嗽、流涕、枕部淋巴结肿大;猩红热发热、咽喉红肿化脓疼痛。
(3)出疹与发热的关系:麻疹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幼儿急疹发热3~4天出疹,热退疹出;风疹发热1/2~1天出疹;猩红热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出疹时热高。
(4)特殊体征:麻疹有麻疹黏膜斑;猩红热有环口苍白圈,草莓舌,贫血性皮肤划痕,帕氏线。
(5)皮疹特点:麻疹表现为玫瑰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额面、颈部、躯干、四肢,3天左右出齐,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斑、糠麸样脱屑;幼儿急疹表现为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无一定顺序,疹出后1~2天消退,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风疹表现为玫瑰色细小斑丘疹自头面、躯干、四肢,24小时布满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猩红热表现为细小红色丘疹,皮肤猩红,自颈、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有大片脱皮。
(6)血常规:麻疹、幼儿急疹、风疹三者白细胞总数均下降,淋巴细胞均升高;猩红热白细胞总数下降,中性粒细胞升高。
2.麻疹的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6~18天;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发热后2~3天,出现麻疹黏膜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重要依据;出疹期在发热3~4天左右开始出疹,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次延及头面、颈部,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四肢,最后出现在手心、足心及鼻准部;恢复期为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依次消退。
3.麻疹的并发症:喉炎,多见于2~3岁以下小儿;肺炎,为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心肌炎,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炎。
4.孕妇预防风疹的重要性:孕妇在妊娠3个月内应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若有接触史者可于接触5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已确诊为风疹的早期孕妇,应考虑终止妊娠,避免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5.典型水痘的临床表现: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出疹期皮疹特点:初为红斑疹,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再发展为疱疹。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5mm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皮疹呈向心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继为头面部、四肢远端,手掌、足底较少;水痘皮疹分批出现,同一时期常可见斑、丘、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四代同堂)。
6.猩红热的病原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7.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1)前驱期:起病急骤,出现白草莓舌。
(2)出疹期:皮疹于发热第2天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于一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出现帕氏线及红草莓舌。
(3)恢复期: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
8.猩红热的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
9.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潜伏期为2~3周。腮腺肿胀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
10.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脑膜脑炎、睾丸炎或卵巢炎、胰腺炎、其他并发症包括心肌炎、乳腺炎等。
11.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按其主要表现分为四型:
(1)休克型: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表现。
(2)脑型:以神志改变、反复惊厥为主要表现。
(3)肺型: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
(4)混合型。
12.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口腔及手足部发生疱疹。在口腔疱疹后出现1~2天可见皮肤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部多见。
新生儿疾病
一、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论治:
(1)湿热熏蒸证——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治法:温中化湿退黄;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证——治法:化瘀消积退黄;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二、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新生儿硬肿症首先辨别虚与实。阳虚者以益气温阳为主,寒实者以温经通络为主。
寒凝血滞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阳气虚弱证——治法:益气温阳,通经活血;方药:参附汤加减。
呼吸系统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论治:
(1)主证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
暑邪感冒——治法:清暑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时邪感冒——治法: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2)兼证夹痰——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加减。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夹滞——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夹惊——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二、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1.常证风寒闭肺证——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华盖散加减。
风热闭肺证——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毒热闭肺证——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方药: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阴虚肺热证——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2.变证心阳虚衰证——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邪陷厥阴证——治法:平肝息风,清心开窍;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三、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论治:
营卫失和,邪毒留恋证——治法:扶正固表,调和营卫;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肺脾两虚,气血不足证——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方药:玉屏风散加味。
肾虚骨弱,精血失充证——治法:补肾壮骨,填阴温阳;方药:补肾地黄丸加味。
循环系统疾病
一、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风热犯心证——治法:清热解毒,宁心复脉;方药:银翘散加减。
湿热侵心证——治法:清热化湿,宁心复脉;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气阴亏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方药: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心阳虚弱证——治法:温振心阳,宁心复脉;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痰瘀阻络证——治法:豁痰化瘀,活血通络;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消化系统疾病
一、鹅口疮
鹅口疮中医辨证论治:
心脾积热证——治法:清心泻脾;方药:清热泻脾散加减。
虚火上浮证——治法:滋阴降火;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二、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风热乘脾证——治法:疏风清热,泻火解毒;方药:凉膈散加减。
心火上炎证——治法:清心泻火,凉血解毒;方药:泻心导赤散加减。
虚火上炎证——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元;方药: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三、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的中医辨证论治:
(1)常证湿热泻——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风寒泻——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伤食泻——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方药:保和丸加减。
脾虚泻——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脾肾阳虚泻——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2)变证气阴两伤证——治法:健脾益气,酸甘敛阴;方药:人参乌梅汤加减。
阴竭阳脱证——治法:挽阴回阳,救逆固脱;方药: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泌尿系统疾病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论治:
(1)急性期-常证风水相搏证——治法:疏风宣肺,利水消肿;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加减。水肿的表现:自眼睑开始迅速波及全身。
湿热内侵证——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加减。
(2)急性期-变证邪陷心肝证——治法:平肝泻火,清心利水;方药: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水凌心肺证——治法:泻肺逐水,温阳扶正;方药: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加减。
水毒内闭证——治法:通腑泄浊,解毒利尿;方药: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加减。
(3)恢复期阴虚邪恋证——治法:滋阴补肾,兼清余热;方药: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气虚邪恋证——治法:健脾益气,兼化湿浊;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二、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的西医治疗:首选药物为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
1.本证(1)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健脾,宣肺利水;方药: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
(2)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肾健脾,化气行水;方药:偏肾阳虚,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偏脾阳虚,实脾饮加减。
(3)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化湿清热;方药:六味地黄丸加黄芪。
2.标证(1)外感风邪——治法:外感风寒,辛温宣肺祛风;外感风热,辛凉宣肺祛风;方药:外感风寒,麻黄汤加减。外感风热,银翘散加减。
(2)水湿证——治法:一般从主证治法。伴水臌、悬饮者可短期采用补气健脾、逐水消肿法;方药:防己黄芪汤合己椒苈黄丸加减。
(3)湿热证——治法:上焦湿热,清热解毒;中焦湿热,清热解毒,化浊利湿;下焦湿热,清热利湿;方药:上焦湿热,五味消毒饮加减;中焦湿热,甘露消毒丹加减;下焦湿热,八正散加减。
(4)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5)湿浊证——治法:利湿降浊;方药:温胆汤加减。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一、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痰热壅盛证——治法:泻火涤痰;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痰蒙清窍证——治法:涤痰开窍;方药:涤痰汤加减。
痰瘀阻络证——治法:涤痰通络,活血化瘀;方药:指迷茯苓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二、癫痫
癫痫的中医辨证论治:
治疗以豁痰化瘀、镇惊息风为主。惊痫者宜镇惊安神,风痫者宜息风定痫,痰痫者宜涤痰开窍,瘀痫者宜活血通窍。
惊痫——治法:镇惊安神;方药:镇惊丸加减。
风痫——治法:息风定痫;方药:定痫丸加减。
痰痫——治法:涤痰开窍;方药:涤痰汤加减。
瘀血痫——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息风;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脾虚痰盛证——治法:健脾化痰;方药:六君子汤加味。
脾肾两虚证——治法:补益脾肾;方药:河车八味丸加减。
小儿常见心理障碍
一、多发性抽动症
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肝亢风动证——治法:清肝泻火,息风镇惊;方药:千金龙胆汤加减。
痰火扰心证——治法:泻火涤痰,清心安神;方药:礞石滚痰丸加减。
脾虚肝旺证——治法:益气健脾,平肝息风;方药:醒脾散加减。
阴虚风动证——治法:滋阴潜阳,柔肝息风;方药:大定风珠加减。
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中医辨证论治:
肾虚肝亢证——治法:滋水涵木,平肝潜阳;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心脾两虚证——治法:健脾养心,益气安神;方药: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痰火内扰证——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造血系统疾病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医辨证论治:
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运脾胃,益气养血;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或异功散加味。
心脾两虚证——治法:补脾养心,益气生血;方药:归脾汤加减。
肝肾阴虚证——治法:滋养肝肾,益精生血;方药:左归丸加减。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益精养血;方药:右归丸加减。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辨证论治:
血热伤络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气不摄血证——治法:益气健脾,摄血养血;方药:归脾汤加减。
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清热,凉血宁络;方药:大补阴丸合茜根散加减。
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血;方药:桃仁汤加减。
内分泌疾病
一、性早熟
性早熟的中医辨证论治:
阴虚火旺证——治法:滋补肾阴,清泻相火;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肝经郁热证——治法:疏肝解郁,清利湿热;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1.麻疹皮疹最先消退的部位是
A.四肢
B.胸腹
C.头颈
D.鼻准
E.耳后发际
E。麻疹的出疹期在发热3~4天左右开始出疹,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次延及头面、颈部,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四肢,最后出现在手心、足心及鼻准部;恢复期为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依次消退。
2.对麻疹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特征性依据是
A.高热起伏
B.咳嗽频繁
C.麻疹黏膜斑
D.玫瑰色斑丘疹
E.眼泪汪汪,畏光红赤
C。麻疹的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发热后2~3天,出现麻疹黏膜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重要依据。
3.下列各项中,孕妇感染后可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的传染病是
A.水痘
B.麻疹
C.风疹
D.幼儿急疹
E.手足口病
C。孕妇在妊娠3个月内应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若有接触史者可于接触5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已确诊为风疹的早期孕妇,应考虑终止妊娠,避免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4.幼儿急疹出疹时体温的变化为
A.体温正常
B.体温更高
C.体温骤降
D.热退疹出
E.身热肢冷
D。幼儿急疹临床表现:发热持续3~5天,体温多达39℃或更高,但全身症状较轻;热退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迅速遍布躯干及面部,2~3天皮疹消失,无色素沉着及脱屑。故正确的选项是D。
5.猩红热的病原菌是
A.麻疹病毒
B.风疹病毒
C.大肠杆菌
D.柯萨奇病毒
E.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猩红热的病原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6.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是
A.青霉素
B.西地兰
C.肾上腺素
D.阿司匹林
E.碳酸氢钠
A。猩红热的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
7.下列各项中,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肿胀部位正确的是
A.颌下
B.颈部
C.耳后
D.面颊部
E.以耳垂为中心
E。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潜伏期为2~3周。腮腺肿胀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
8.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临**主要分为四型,其中不包括的是
A.脑型
B.肺型
C.肝型
D.混合型
E.休克型
C。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临**按其主要表现分为四型:
(1)休克型: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表现。
(2)脑型:以神志改变、反复惊厥为主要表现。
(3)肺型: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
(4)混合型。
9.手足口病的皮疹分布特点是
A.对称性分布
B.向心性分布
C.离心性分布
D.无对称性分布
E.以耳垂为中心分布
C。手足口病的皮疹呈离心性分布。
京师
杏林医学网在线整理
(第十六期)(第十五期)
(第十四期)(第十三期)(第十二期)
(第十一期)(第十期)(第九期)
(第八期)(第七期)(第六期)(第五期)(第四期)(第三期)(第二期)(第一期)??点击阅读原文“粽”享精彩课程??京
师
杏
林
为医考者?开拓无尽可能
?核心考点?全套包邮?七折限量?北大?协和?北中医
京师杏林年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培训!火热报名中.....
学习、备考、最新政策咨询;购书请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