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口服液
2016-9-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抗病毒口服液
一,基本知识
1成份
板蓝根、石膏、芦荟、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辅料为蜂蜜、蔗糖、纯化水。
2性状
本品为棕红色的液体;味辛、微苦。
3功能主治
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流感。
4规格
每支装10毫升,每盒9支。
5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3次(早饭前和午、晚饭后各服一次)。
6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7禁忌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8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适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吐黄痰。
4.发高烧体温超过38.5℃的患者,请上医院就诊;脾胃虚寒泄泻者慎服。
5.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本品不宜长期服用,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9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0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保存(不超过20℃)。
11执行标准
部颁新药转正标准第二册WS3-49(X-39)-92(Z)
病毒
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因其危害大,传播速度广,传播范围大,常引起(病毒性感冒,呼吸道感染,禽流感,腮腺炎、水痘、风疹等)
病毒性感冒的危害
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中,在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由于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不易控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因此较难控制,危害很大。
解热:
本品降低体温时间虽然较扑热息痛慢,但降低体温持续时间长达3小时,并没有出现提问在3小时升高的反跳现象。
2.抗病毒:
本品经稀释4倍后用细胞培养法和鸡胚法均有抑制流感甲—三正型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合胞病毒作用。
清热解毒,生津养阴,芳香化湿。
主治时行感冒和疫毒侵袭之证。每见发热干咳,头昏痛,口渴咽痛,舌红脉数等。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利尿
润肠通便
清热泻火之良方:擅清上中下三焦之热,清热不伤津。既能泻火以除实热,又能滋阴而治虚热。
中药抗病毒、提高免疫力。
清热,解毒,效果快速,显著;
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提高免疫力。
纯中药抗病毒,无毒副作用。
口服液吸收快,作用明显,不易反弹。中药治疗感冒高烧,效果较安稳持久,无反弹现象。
风寒感冒:
抗病毒口服液+复方氨酚烷胺/感冒胶囊/感冒清热颗粒/复方氨酚烷胺
风热感冒:
抗病毒口服液+复方金银花颗粒/感冒灵颗粒
二解答
抗病毒口服液主要是由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辅料为蔗糖、蜂蜜、环拉酸钠、桔子香精。
那么,抗病毒口服液是什么药?能治疗什么疾病?
抗病毒口服液是内科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为棕红色液体;味辛、微苦。抗病毒口服液的抗病毒机理在于人体服药后,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通过激活抗体,是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吞噬、杀死病毒,从而清除病毒,使人体恢复健康。
使用抗病毒口服液具有以下优点:
A经典方剂,疗效显著——抗病毒口服液组方选自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有着多年的成功经验,是经典方剂与现代医药创新科技的完美结合,治疗感冒疗效显著。
B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中医治疗原则遵循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既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又可使身体恢复健康。
C提高免疫力——抗病毒口服液假入含有特效免疫成分的中药,填补西药感冒成分上的空白。
D安全无毒副——中药选材均源自天然,植物药不含刺激、有害成分。
E无反弹——中药治疗感冒高烧,效果较安稳持久,无反弹现象。抗病毒口服液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感染疾患。
白癜风的前期症状白癜风的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