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见传染病早知道,一起为宝贝的健康保

2018-3-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俗话说:“百草回芽、百病发作”,还来不及赏灿烂春花,来势汹汹的各种疾病,已经让人喊饶。而作为家长,你们准备好了吗?

儿童常见传染病

春季是儿童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风疹、麻疹等。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疾病以及预防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儿童的发病率非常高,发病多见春冬两季,病后可终身免疫。

——

1

传播途径

腮腺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唾液中,经飞沫播散,染有病毒的物品、用具接触也可传播。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病人发病前6天至腮腺消肿前均有传染性。

2

症状

突发腮腺肿痛,发热,也有患儿始终没有发烧的。

该病常并发脑膜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及卵巢炎等。所以,当孩子在患有流行性腮腺炎时,又出现腹痛、头痛、呕吐、抽搐、睾丸疼痛等症状时,家长们需警惕有上述并发症可能,医院。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有些什么表现?

一般一侧的腮帮子会肿大、疼痛、发红、发热,用手按压腮帮子的话,导管口会流出脓液。严重的还会有全身的症状,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加快等。

3

如何护理

主要是隔离以及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少吃刺激性食物;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由于流行性腮腺炎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会慢慢自愈,不需要特别用药,一般1~2周左右就会康复;

对肿大的腮腺可采用冷敷或者用一些消炎的中药,如紫金锭、冰片、如意金黄散等,涂在局部可缓解症状。

4

如何预防

及时打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冬春季节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出门的时候尽量戴口罩;

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勤洗手。

预防的重点是隔离病人,直到腮腺完全消肿为止。并对患儿的用具和食具进行消毒。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感。该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多见冬春季节。

——

1

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咽鼻分泌物中,主要经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病毒经说话、咳嗽、打喷嚏等方式排出体外,直接吸入感染。或病毒污染手、用具也可造成间接接触感染。

2

症状

流感临床表现轻重个体差异较大,主要受机体免疫力水平高低的影响。大部分症状为:发烧、头痛、咽痛、浑身肌肉酸痛、乏力等。有些患儿还容易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流感常容易并发急性中耳炎、肺炎。流感病程往往在7-10天。

3

如何护理

患病后,注意要让患儿多休息、多饮水;

如果出现高烧,可采用物理方法或药物降温,婴幼患儿容易发生高烧惊厥。

4

如何预防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和合理营养,增强抵抗力;

流行季节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尽量避免去人流聚集的公共场所。

可根据自身的免疫状况考虑是否接种流感疫苗。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多发于冬春季,多见于1-3岁的儿童,愈后可终身免疫。

——

1

传播途径

风疹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口腔、鼻以及眼的分泌物中,经飞沫传播。该病毒传染性不强,密切接触才可能被传染。母亲妊娠期间如果感染了风疹病毒,病毒可经胎盘传给胎儿。病人及病原携带者是传染源,潜伏期最后1-2天的病人有传染性。

2

症状

风疹的潜伏期是2-3周。该病临床症状较轻,病人仅有低烧及很轻的感冒症状,易被忽略。在发烧1天后开始出皮疹,一天内全部出完。皮疹为针尖大小的淡红色疹子,先出现在面部,然后迅速遍及全身。1天后热退,皮疹开始消退。患儿出诊期间,同时伴有耳后、枕后以及颈部的淋巴结肿大。

3

如何护理

风疹病人表现出的临床症状较轻,病程短(并发后2-3天),通常不需要进行任何特殊处理。

4

如何预防

可根据宝宝的精神状态喂奶,如果以往喝牛奶的要多加点水,调得稀一点,吃的婴幼儿可吃稀饭或半流质饮食。

如咽痛,可用温热盐水漱口,发高热而伴有头痛者可服解热剂。

预防风疹感染可接种风疹疫苗;

疫苗的对象主要是针对没有感染过风疹的孕妇;如果妊娠母亲,尤其是妊娠前3个月感染上该病毒,会导致胎儿流产或者畸形。

一般主张没有患过风疹的母亲,应在妊娠前3个月注射疫苗。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俗称“出疹子”。麻疹病毒传染性强,儿童普遍易感,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儿童。麻疹对于婴幼儿来说危险性极高。

——

1

传播途径

麻疹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口、鼻、眼的分泌物中。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被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间接传播。

2

症状

首先表现为发热、结膜充血、咳嗽等,约3天之后,会在发际、耳后出现皮疹,逐渐波及额头、面部、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到达手掌和足底;个别病例会出现肺炎、心肌炎、脑炎等较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所以,当孩子出现咳嗽、喘息、胸闷、呕吐、头痛甚至抽搐等表现时,提示可能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医院。

麻疹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其典型症状如下:

中度或高热,体温可达摄氏40~41度;

咳嗽流涕,流泪眼红;

发热的第2~3天出现小红疹,由发际,和脸向身体其他部位扩展,下第二磨牙对应的颊粘膜上出现白色小斑点。

3

如何预防

父母和宝宝都必须要接种麻疹疫苗;

家里要保持干燥通风、卫生清洁,麻疹病毒对干燥、日光、高温敏感,室温下存活2小时,一般消毒剂能使其灭活;

勤洗手,病人和照护人都需戴上口罩,注意避免患者用手接触你的眼耳口鼻;避免接触麻疹病人;

特殊人群暴露于麻疹后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能预防麻疹或减轻症状;特殊人群包括孕妇、婴幼儿、老人或免疫力低下的人。

4

麻疹感染后如何治疗

麻疹没有特异性的针对病因的治疗,只能在发病时给予支持疗法:

日常护理:

摄入新鲜蔬果;多休息多喝水;室内要干燥通风;注意个人卫生清洁;

对症治疗:

有发热者给予退热药,避免服用阿司匹林;

轻微咳嗽可给予雾化器加冷水,在房间内雾化治疗;腹泻时注意补充液体及流汁食物;

维生素A注射:

给予维生素A有可能减少麻疹的严重性,并发症和死亡;

维生素A应给予以下人群:孩子满六月有缺乏维生素A的危险性,免疫缺陷、营养不良或因麻疹并发症住院的病人。

猩红热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潜伏期为2~12天,多数为2~5天,起病多急骤,以发热,咽峡炎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

1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2

症状

(1)轻型:发热不高,有咽炎,出疹期短,皮疹少而稀,往往未引起注意而自愈,常在出现皮疹脱屑或并发肾炎后才知道患了猩红热;

(2)中毒型:病势发展迅速,突然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有惊厥、昏迷、呕吐、烦躁不安,有时可迅速出现休克。皮疹很快遍及全身,且常有出血点。

(3)脓毒型:较中毒型症状更重,患儿有高热、烦躁不安,咽峡炎加重等症状,但此类患儿现已极少见。

3

如何治疗

一般多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症状严重的宝宝可输液,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

居室应注意阳光充足和空气新鲜,保持安静。

生病的宝宝最好卧床休息,进食流质软食,多喝水;注意口腔卫生,每次饭后漱口。

出疹期间,要加强皮肤护理,如剪指甲以防抓破皮肤,若宝宝因皮疹常感瘙痒,可涂抹药水以止痒。

4

如何预防

对猩红热患儿在流行期间,应采取预防措施,隔离病人,禁止与其他儿童接触。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







































白癜风复发难治
祛除白癜风黄金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psydoc.com/sxyyf/9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