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你好
2018-3-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医院订阅哦^_^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道也。”这清楚地说明了人在养生中要顾应四季阴阳之根本,自然界的一切生活都与节气密切相关,人也不能脱离天地气息而生存,人体的五脏六腑、七窍四肢、筋骨皮肉等组织的机能活动也无不受节气变化的影响。
立春简介
对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的:“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更是干支历里新的干支纪年以及寅月的起始;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冬天的结束。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时,同时表示着春天的开始。从这一天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
立春养生
补气升阳,省酸增甘
立春时节饮食应以补气为主。《黄帝内经·素问》中写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这一时期要注意多吃一些可以补充阳气的食物,以升发体内阳气,气虚症者更是如此。
甘辛食物如韭菜、香菜、大枣、花生、柑橘、蜂蜜等能助春阳,此时可适当多吃,而酸、涩、生冷、油腻之物此时应少吃。另外首乌肝片、人参米肚、燕子海参、赤箭凤冠等药膳具有升补之效,可适当选食。红枣、薏米补气养血,也很适合春天食用。阳气虚弱者也可酌情药补,人参或西洋参、党参、太子参、冬虫夏草、黄芪等药物都是不错的选择,它们有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衰老的作用。
肥腻之物要慎食
经过冬季的长期进补,立春之时人体的肠胃一般积滞较重,为了避免助湿生痰,甚至阴津耗损、阳气外泄,此时不宜再吃油腻食物。
立春时节要多吃谷类粗粮,如玉米、燕麦等。另外,生菜、芥菜、芹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也应多吃。一些调味食品如葱、姜、蒜等具有祛湿、避秽浊、促进血液循环、兴奋大脑中枢的作用,也可适量食用。最后,应多吃一些多汁的水果,以消热滞、和湿滞、平衡消化。
少吃大热之羊肉
羊肉具有温胃御寒的作用,是冬天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但过了立春就不宜再吃羊肉了。《云笈七签》中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禁吃热物。”而羊肉正是大热之物,多吃极易上火,导致胃疼、便秘、咳嗽、黄痰、烦躁、失眠、乳房胀暗示等症状。
立春时节,应多吃蔬菜、野菜和食用菌,性平味淡的蔬菜可以平抑肝火,有益养生;而野菜、食用菌大多含热量较少,且富含维生素,多吃也不会过多增加人体热量。
立春最应该吃的食物:韭菜
养生功效:
韭菜又称“起阳草”,立春时节适当食用韭菜可以养护人体的阳气。此外,韭菜还能增强人体对细菌、病毒的抵抗能力,甚至可以直接抑制或杀灭病菌,有益于人体健康。
挑食标准:以颜色嫩绿,茎叶新鲜多汁者为佳。
初春时节的韭菜品质最佳(《本草纲目》记载“正月葱,二月韭”),晚秋次之,夏季最差。
食而有道:为避免营养的流失,在烹调前应将韭菜快速清洗,在下锅前现切。
另外要注意,隔夜的熟韭菜不能吃。适可而止,50克/次。
人群养生
1.男士:
(1)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2)早起早睡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2.女士:
(1)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2)每天梳头百下。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3.老人:少吃补品和盐
很多老年人崇尚冬季进补,食用很多补品,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4.孕妇:
随时留意日常生活细节,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不宜顿去棉服,孕妇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注意衣着保暖度,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适当参加室外活动。
初春时节,晴时阳光普照、温暖宜人,阴时则寒气袭人,时常有回潮的小股冷空气,还会使人感觉重回冬天。所以,立春之后要本着“春捂秋冻”的原则,注意保暖,适时增减衣服。立春之后宜饮用菊花茶、金银花等清热散风,还可喝花茶类,花茶性凉而不寒,较为中和。宜食新鲜蔬菜,如菠菜、芥菜、豆芽菜等。
5.特殊人群: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立春小常识
到了立春节气,意想不到的寒流仍易导致春寒病的发生,这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威胁极大,它可使高血压病人发生脑中风,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忽冷忽热的气候还易使儿童遭受百日咳、猩红热、感冒等疾病。因此,春季养生保健,要预防春季病的袭击。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过了立春就意味着春天要到了,万物生发,一派生机勃勃。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