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ldquo预防针rdquo
2020-9-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3月15日,受许昌广播电台党风政风热线邀约,市卫计委领导及疾控中心的专家们来到直播间,为许昌市民解疑答惑,现将听众提问的疫苗接种相关问题整理如下:
1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区别是什么?
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我国将疫苗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即免费接种的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我市常规为儿童免费接种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风腮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共9大类12种疫苗,分别预防结核、乙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甲肝共12种传染病。第二类疫苗即自费接种的疫苗,是由公民自费、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四价流脑疫苗、灭活脊灰五联苗等。我市每个预防接种门诊均有免费和自费疫苗公示,家长可根据公示内容做详细了解。
2
接种疫苗时,能用二类疫苗代替一类疫苗吗?到底该咋选?
接种第一类和第二类疫苗,都可以预防相应的传染病。多数发达国家已实现所有疫苗免费接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因财力等原因不能做到全部免费接种,因此将疫苗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也会不断的增加,如按照国家要求,我市分别于年将新生儿乙肝疫苗;年将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疫苗、A+C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年将甲肝疫苗;年将灭活脊灰疫苗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第二类疫苗接种,家长可以根据感染疾病的风险,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孩子的身体状况等选择性接种第二类疫苗。那么,是否可以用第二类疫苗替代第一类疫苗呢?第二类疫苗一般都是联合疫苗,就是接种一种疫苗可以预防多种传染病,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孩子接种的剂次,还可节省家长许多时间,家长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3
我已经接种了多次乙肝疫苗,为什么还是没有产生抗体呢?
乙肝疫苗接种后,约有5%-10%的接种者不产生抗体或者抗体滴度较低,这种现象称为无应答或弱应答。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复杂,主要原因可分为疫苗因素和机体因素两个方面。
疫苗因素主要包括:疫苗的种类和质量、接种的部位和途径、接种的程序和剂量等。机体因素包括:(1)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可能损害机体的免疫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免疫功能衰退和应答能力降低。因而有吸烟、饮酒嗜好及年长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产生抗-HBs的能力常较无此嗜好和年幼者弱。(2)身体质量指数、精神压力及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等因素也会影响机体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应答。(3)若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接种后无(低)应答的机率将大大增加。(4)与遗传因素有关。无应答者可按照免疫程序再全程接种3剂次20微克(μg)乙肝疫苗或换用其他种类疫苗(如:若首次接种使用的是酵母乙肝疫苗,再次接种时换用CHO乙肝疫苗),接种完成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成人可接种1剂次60微克(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4
为什么孩子打疫苗时每次的反应不一样?出现发热的情况是疫苗问题还是孩子免疫力问题?
接种疫苗就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通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重组等方法制成的生物制剂,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以后再有此类病毒侵害人体时,已经建立起的免疫系统就会来对抗该病毒。所以,疫苗所含的物质本身就是病原微生物,注射入人体后,就会引起类似于病毒、细菌感染的反应,比如发热、烦躁、食欲减退、腹泻、轻微的皮疹等,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热、痛和硬结等。但这些症状都是一过性的,不会引起真正的疾病,一般2-3天就会自行消失。
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可以做如下处理:(1)如果体温在38.5℃以下,没有其他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物理降温,并让宝宝多喝水、多休息,一般1-2天内体温就能恢复正常。(2)如果体温超过了38.5℃,可服用退热药,并密切观察。(3)如果体温超过了38.5℃,同时还伴有较严重的烦躁、呕吐、咳嗽等其它症状,医院就诊。
5
最近接种门诊给我推荐了一种手足口病疫苗,要多块钱,这种疫苗有用吗?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柯萨奇病毒,EV71病毒等,5岁以下孩子占将近90%,发病的特点就是手部、足部出皮疹,口腔可能会出一些疱疹。严重的手足口病可导致死亡,而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控手足口病的措施。
我国自主研发的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在年12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这个疫苗主要是预防由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而对其他病原的交叉感染没有保护效果,不是说打了EV71疫苗就能避免感染所有的手足口病。根据临床研究显示,EV71疫苗是安全的,对EV71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保护效果高达97.3%,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建议接种对象为≥6月龄易感儿童,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对于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EV71疫苗。疫苗的基础免疫是两剂次,也就是打两针,间隔一个月。该疫苗尚不在政府免费提供的疫苗之列,需要自费注射。
6
去年俺家孩子吃了一种叫口服轮状病毒的疫苗,说是能预防秋季腹泻,为啥孩子吃了还是拉肚子?
腹泻可以分为生理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多种细菌、病毒均可引起感染性腹泻,而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主要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在我国,每年秋冬季发生的腹泻中40-60%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因此这种腹泻也被称为“秋季腹泻”。这种腹泻起病急,体温升高明显(38℃-40℃),早期伴有呕吐、腹泻,同时孩子会有感冒的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低热等。大便次数多,量多,但大便中粪质少,水分为主,形象的讲就是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是清水样,有少量粘液,大便中丢失水分多,易发生脱水。
如果处理不当、医治不及时,严重者可因脱水或病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导致死亡。由于目前还没有治疗轮状病毒感染的特效药,家长可带孩子到接种门诊进行轮状病毒疫苗接种,该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和呕吐。
7
孩子打预防针时候,能不能对相关问题公示,加强监管力度呢?
为切实保障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免疫保护,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大“示范、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力度,进一步规范了预防接种门诊管理,统一了预防接种单位公示内容及监督管理制度。按照《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要求,预防接种门诊公示内容主要包括①预防接种资质、责任区域示意图、家长须知、预防接种流程、第一类和第二类疫苗的品种及免疫程序、接种服务价格及咨询电话等;②疫苗接种方法、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③预防接种社会监督制度,接种后留观30分钟的提示,预防接种科普知识宣传版面(非固定,可更换内容)等。儿童家长可通过预防接种门诊公示内容了解相关疫苗知识,也可以通过参加预防接种门诊开办的“预防接种家长课堂”、下载预防接种手机APP软件等途径了解相关疫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