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也需要打疫苗吗
2021-4-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众所周知,疫苗是预防、控制甚至消灭一种传染病的有力武器。
目前,多个国家都在紧锣密鼓地研发“新冠”疫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疾病流行趋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接种疫苗已经不单单是儿童的事,成年人也越来越需要接种疫苗来抵御疾病、保障健康。
成年人为什么需要接种疫苗?1.得病永远没有打疫苗划算
?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2.疫苗有“期限”
?多疫苗都有自己的“保质期”,小时候打过的疫苗,不能保护我们一辈子,需要“加强针”来持续保护。
3.小时候疫苗没打全
?有些疫苗可能小时候没打,像风疹疫苗、麻疹疫苗等,成年了也应该补上。
4.保护你的孩子
?怀孕前接种麻腮风疫苗,可预防宝宝感染麻疹、风疹和腮腺炎。
5.出国留学、旅游党
?去南美地区或者非洲南部,接种黄热病疫苗;去沙特阿拉伯,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
6.有些疫苗属成年人专用
?像带状疱疹疫苗就属于成年人专用疫苗。
建议成年人接种的疫苗1HPV疫苗(宫颈癌疫苗)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由HPV(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相关疾病,尤其是女性宫颈癌。
大部分女性都可以接种。
目前国内上市的二价HPV疫苗能预防七成宫颈癌及相关癌前病变;四价HPV疫苗在二价的基础上还能防约九成肛门和生殖器疣;而九价HPV疫苗可以预防九成的宫颈癌风险和九成肛门和生殖器疣。
推荐人群
二价HPV疫苗适用年龄是9-45岁;
九价HPV疫苗适用人群是16-26岁女性;
四价HPV疫苗适用年龄是20-45岁。
不适宜人群
备孕期;
孕妇(如果注射一针后怀孕,后续必须产后注射);
急性严重发烧或有比较大伤口的人应延后注射;
对酵母、蛋白质,如面包、鸡蛋、牛奶等过敏人群;
注意:即使使接种了疫苗,女性仍然存在发生HPV病毒感染和宫颈病变的可能性。所以,疫苗接种后还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的筛查。
2乙肝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对预防感染及乙肝导致的慢性疾病和肝癌发展的效果达到95%。
虽然接种乙肝疫苗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其次是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但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
所以,成年人定期做乙肝抗体检测并接种乙肝疫苗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一些高危人群,最好重新接种。
高危人群
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一些福利院工作人员等;
父母、配偶或其他共同生活、密切接触的人携带乙肝病毒或是乙肝患者;
接受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有多个性伴侣者。
注意: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完毕后,医院检查乙肝五项,检验接种是否成功。
不适宜人群
低体重、早产、剖宫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暂时不宜打乙肝疫苗,需推迟接种时间;
目前正在接种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疫苗、麻疹疫苗等人士不能同时注射乙肝疫苗;
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等药物过敏者;
发热、严重感染者。
3肺炎疫苗肺炎疫苗的功能不只是预防肺炎这么简单,能预防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所有感染。
肺炎链球菌在鼻咽局部浸润可引起咽炎、鼻窦炎;浸润到中耳腔导致中耳炎;吸入肺可引起肺炎;严重的会进入血管,引起脑膜炎、菌血症等。
适宜人群
13价结合疫苗可以在孩子2、4、6月龄时分别进行三针基础免疫接种,在12月龄-15月龄时加强接种一针。错过时间则要等2岁以上接种。
23价多糖疫苗,适用于2岁以上人群,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患慢性病者、免疫力功能低下者等高危人群接种。
注意:肺炎疫苗只能预防肺炎链球菌导致的肺炎,却不能预防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肺炎。
4流感疫苗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每年流感季节全球有重症病例万-万,流感相关死亡人数达25万-50万。
适宜人群
流感容易侵袭的对象,如6个月-5岁的儿童,65岁以上的老人。
老年人的基础疾病较多,常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疾病,患流感后易导致原有疾病加重;另外,还可能并发肺炎或中毒性休克,病情严重。
此外,医疗卫生机构、养老院等机构工作人员、出租车司机或旅游服务等服务行业的从业者等都属于高危人群,应该优先接种。
而且流感病毒几乎年年变异,所以建议上述高危人群每年接种新流感疫苗。
由于地域的差异,南北方接种疫苗的时间也有差异:一般北方最佳接种时间是每年的9月份至第二年的1月份;南方最佳接种时间是每年10月份至第二年2月份。
5麻腮风疫苗该疫苗属于三联疫苗,可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
适宜人群
麻疹、风疹、腮腺炎易感者,特别推荐备孕妇女。
注意:接种麻腮风疫苗后三个月内不能怀孕。
6带状疱疹疫苗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通常表现为一种出现在身体单侧并伴随疼痛、瘙痒的皮疹,可持续2~4周。
所有年龄的人群都可能会得带状疱疹,但患病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
注意:对于50岁及以上的老人,即使免疫功能正常,也推荐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接种疫苗后出现反应怎么办?专家解读由于个体差异,少部分人接种疫苗后会出现接种部位局部的红肿、疼痛、硬结,或者出现发热、胃口不好等轻微的全身性反应。只要注意休息,多喝开水,一到两天后,这些反应就会自动消失。
如果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医院就诊。发生严重异常反应的情况极为少见,受种者不必因为害怕发生不良反应,而拒绝接种疫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