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地级市降为县级市被合并铜陵曾经化解没
2021-4-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 http://pf.39.net/bdfyy/bdfzg/150508/4620782.html
导读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以矿山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天灰气浊,山秃水浑。可铜陵作为长三角地区工业城市,却给所有外地人留下山清水秀、绿意盎然的印象。这还是铜陵吗?
铜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年建市,是我国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面对资源枯竭和生态恶化的困局,铜陵市一届接着一届探索,一任接着一任实践,致力于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经过多年不懈的奋斗,这座城市终于实现浴火重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
铜陵市,别名定陵、义安,北接合肥,南连池州,东邻芜湖,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年6月,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网站全文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铜陵入选并纳入其中。
铜陵历史悠久。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余年。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铜文化已成为城市文化的核心元素,铜经济已是城市最具特色的强市之基,铜雕塑享誉全国。
铜陵自商周开始采冶铜,历时唐宋元明清,三千年不曾有大的中断,时间跨度如此之长,是各地古铜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
铜陵古采冶铜遗址不仅具有点多、面广、历史悠久的特点,而且其生产力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具有沿袭性、广泛性、多样性和配套性等特点,铜矿开采冶炼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显然是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若将各处遗址简单排列一下,就是一部地方冶金发展史,在中国冶金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铜陵境内古铜矿遗址上历代遗存的古炼渣初步估计现存总量约有万吨左右,若按1:15的铜、渣之比推算,至少已生产了10万吨以上铜料,古铜矿的规模及地位可见一斑,是我国先秦时期南方重要的铜产地之一,它的发现对解决中国青铜原料来源之谜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矿冶考古专家华觉明先生这样评价铜陵:“铜陵地区的古矿规模更大,年代跨度又长,从商周到唐宋一直是采铜冶铜的中心。铜陵在古代全国所处的地位,我想大概就像今天的宝钢、鞍钢一样,举足轻重。如果说湖北的铜绿山是古荆州的铜都,那么铜陵毫无疑问是古扬州的铜都,并且规模更大。”
铜陵资源丰富。被誉为“八宝之地”,现已探明的铜、金、银、硫、铁、石灰石及与之伴生的各类稀有金属30余种,其中铜、硫、石灰石储量居华东乃至全国之首。铜陵盛产丹皮、明党参等名贵中药材及蚕桑、苎麻、生姜等农副产品。铜陵临江含湖依山,自然条件优越,风景十分优美,是世界级旅游胜地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两山一湖”的北大门,著名佛教圣地九华山的头天门——大士阁就坐落在铜陵市南部城区。
铜陵工业基础厚实。经过多年的发展,铜陵成为全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拥有包括铜陵有色、三佳科技、铜峰电子、精达股份、六国化工、安纳达钛业等6家上市公司。铜加工、化工、电子等主导产业呈集聚发展态势。近几年来,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正在积极培育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材料、光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化率达67.6%,居安徽省前列。
“推车上坡不进则退”
转型是唯一出路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突出问题。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资源型城市如果不转型,必然会衰败。如苏联巴库,忽视替代产业发展,在累计生产了12亿吨石油后“油尽灯枯”。原云南东川市因铜矿资源枯竭,缺乏接续产业,由地级建制降为昆明的县级区,成为我国第一个“矿竭城衰”的城市。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铜陵的财政主要是靠铜吃饭。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大规模开采,主导产业铜产业的矿产资源日趋枯竭,伴随而来的首先是财政困难,根本无法顾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就业难、上学难、住房难”等社会问题接踵而至。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铜陵市就以“醒来,铜陵”为主题,在铜陵掀起了第一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热潮,进一步开阔了广大干群的视野。之后,相继开展了“起来,铜陵”、“崛起,铜陵”等解放思想大讨论。年,以“转型,铜陵”为主题,组织开展“城市转型、干部先行”专题讨论,为深入推动转型发展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强大合力,动员全市上下坚决摒弃资源情结和依赖心理,主动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铜产业是铜陵主导传统工业,和众多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样,以资源为主导的产业经济结构必须摆脱资源化,培育发展接替主导产业,形成有实力、有活力、有潜力的产业经济结构。
因此,铜陵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并没有选择完全替代式的经济转型模式,而是从铜陵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改造提升存量,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构筑转型发展的“硬脊梁”;另一方面培植壮大增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锻造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在这一思路下,铜陵市立足自身优势,提出打造“三个基地、一个中心”的铜产业发展定位,努力构建包括采矿、冶炼、铜材加工、铜装备制造、铜文化等完整的产业链。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千亿企业引领、百亿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希望、民营经济促进“四大工程”,开展百项技改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两化融合”和“互联网+”,形成壮大了化工新材料等10个产业集群,延伸了模具等5个产业链条,铜冶炼工艺技术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万吨级水泥熟料工艺、磷复肥生产和硫酸生产技术等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年以来铜加工材产量连续两年超过电解铜产量,达到了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铜业加工基地。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铜基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批项目、一套政策”的方式强力推进。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全面推广循环经济,大力实施“”工程。对有色、化工和建材等产业进行耦合,形成了铜、硫、石灰石资源三大产业循环链;对园区的产业布局进行生态化重构,实施了开发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了内陆地区第二家“圈区管理”园区,初步建成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和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构建了一个“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网格体系。
全方位推动城市整体转型
越是环境差,越要下决心整治。
当一度引以自豪的优势变为沉重的包袱后,铜陵人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痛定思痛,绝境突围,开启了艰难的转型发展之路。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按照“创新转型、绿色转型、文明转型”的总体要求,坚持“四转一解决”(观念转新、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环境转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转型发展战略,着力推进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从一铜独大的固化思维中解放出来。
金冠铜业采用世界先进的闪速熔炼、闪速吹炼工艺,硫的总捕集率达99%以上,水的循环利用率达97%以上。除了“双闪”工艺外,该公司还采用了世界先进的动力波洗涤两转两吸制酸的先进工艺技术,通过对废气等处理,生产硫酸,也为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金冠铜业不仅代表了铜陵有色拥有了当今最先进的绿色冶铜技术,也是铜陵市工业探索低碳经济、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座工矿城市,二产畸高,不仅让我市缺少足够的发展支撑点,也不利于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近年来,我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引领下,结合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市情,全力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补短板”,寻找产业转型升级新的内生动力。在安徽住行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的家具线下体验店,由于企业创新推出了“互联网+电商+线下实体店+创客合伙人”的商业新模式,整合了线上线下多个品牌、0多个品种的家具产品,吸引了不少市民体验购买。该公司总经理张正告诉记者,他们依托“互联网+”,打造集产品展示、消费体验、终端导购、项目洽谈、交易结算以及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电商平台,公司虽然年12月份才试运营,但去年销售额已突破1.5亿元。
为持续深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去年以来,铜陵市紧紧抓住产业转型升级这条主线,按照“为老工业城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出示范、为资源枯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示范、为内陆城市打造开放新高地作出示范”的总体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重点在振兴实体经济、国企改革、园区管理、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开放经济六方面先行先试。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立足现有产业和技术、人才基础,着力构建以铜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智能装备产业、医药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融合型新兴产业群,加速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园区改造升级,构建系统完善的平台支撑体系,实施“园区倍增计划”,加快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园区发展由重速度数量向重质量特色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同时,铜陵市还优化配置要素资源,构建创新引领的产业生态圈,重点从“产业布局、园区建设”“科技、金融、人力资源等要素资源”“商务、政务和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共同着力,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的合力和良性机制。提升铜产业国际竞争力,构筑永续发展的世界铜都,重点从资源保障、产业支撑、研发基地、企业群体、铜文化、开放口岸六个方面着力,持续提升铜产业国际竞争力。
随着转型的深入和推进,这座因铜得名、因铜而兴的古老城市,如今焕发出新的光芒。从新中国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到现代化的有色金属生产和加工城市;从改革开放初的单一资源型城市,到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优秀市;从以生产为主的工矿城市,到宜居宜业的全国文明城市,如今的铜陵正全力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宜居宜业的活力城市。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网、铜陵日报
铜陵崛起头条号已经上线,今日头条搜索“直播铜陵”可获得更多铜陵发展资讯并参与评论。
微博搜索“铜陵崛起”可获得更多铜陵发展资讯。
点击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