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进入高发期,如何预防看这里
2019-1-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流行性腮腺炎,亦称痄腮,俗称“猪头疯”、“对耳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往往出现2个流行高峰,其中4-7月为第一个发病高峰,10月-次年1月为次高峰。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染,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病愈后可有获得持久免疫力。
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后,孩子会出现发热、头痛,然后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见下图),面部肿胀疼痛,进食时疼痛加剧,张口困难。
流行性腮腺炎可能合并脑炎、胰腺炎、睾丸炎或卵巢炎等。脑炎可出现高烧头痛、呕吐、嗜唾,也可出现抽风和昏迷症状;胰腺炎可引起上腹剧痛及呕吐,严重者可导致不育和儿童后天性获得性耳聋。
不说别的,就光吃饭疼痛、张口困难这点,就很难让孩子忍受了。所以这么让孩子遭罪的病,如果能预防是最好的了!
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1)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1.5岁接种一针,6岁接种一针。15岁以下儿童均可接种。目前有麻腮疫苗、麻风腮疫苗;
(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3)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临床表现①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②初期可有发热、乏力、肌肉痰痛、食欲不振、头痛、呕吐、咽痛等症状,但多数患儿症状不重或不明显。
③起病1-2d腮腺肿胀,一般先见于一侧,1-2d后对侧肿胀。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边缘不清楚,局部皮肤不红,表面灼热,有弹性感及触痛。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患儿感到局部疼痛和感觉过敏,张口、咀嚼时更明显。部分患儿有颌下腺、舌下腺肿胀。同时伴中等度发热,少数高热。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0~14天。
④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稍降低,分类计数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血及尿中淀粉酶增高。
⑤不典型病例可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睾丸炎或脑膜脑炎的症状出现,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
疾病护理1.心理护理体会:儿童患腮腺炎时,要耐心做好家属的工作,讲解疾病知识及转归,消除家属的顾虑,使其给患儿正面的心理支持。掌握患儿的心理特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娴熟的治疗技术,尽量减轻其身心痛苦,取得其信赖。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患儿有无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惊厥、睾丸肿大及疼痛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高热护理:腮腺炎为全身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常以发热起病,体温一般在39~40℃,伴有全身不适、厌食等症状。严密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9℃以上可采用物理降温,如冰袋冷敷等,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必要时按医嘱应用退热药。嘱患者卧床休息,出汗时及时更换被服,以防受凉。
4.口腔护理: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睡前用淡盐水或刷牙,清除口腔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防止继发感染。对于不会漱口的患儿,需做好口腔护理或多饮水。
5.并发脑膜脑炎的护理: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等脑炎前驱症状,并做好记录;保持病室内安静,空气流通,避免声光刺激。
6.并发胰腺炎的护理:轻度或亚临床型胰腺炎较常见。常表现为发热、寒战、呕吐、上腹痛及压痛,血、尿淀粉酶及血清脂肪酶升高。一旦发现,应予禁食、输液,保证水、电解质、热量的供给,必要时可胃肠减压。腹痛缓解后从少量清淡流质开始,逐渐恢复饮食。仰卧屈膝位、上腹部放置冰袋,解痉止痛。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和量,做好记录。
7.家庭护理:单纯性腮腺炎患者可在家隔离治疗护理,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家属做好隔离、用药、饮食、退热等护理,并学会观察病情,一旦出现严重症状,应立即就诊。在流行期间应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临床上除腮腺炎表现外,也可伴有其他器官的炎症或同时有多器官受累。故应提高对这一多发病的观察与护理。流行腮腺炎的并发症类型虽多,但并发症出现之前各有其临床特点,故应密切观察病情以求对并发症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并发症对机体的损害,并发症一旦发生,要针对不同症状进行护理,以减轻痛苦,缓解症状,缩短病程,争取早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