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伴我行春季传染病防治
2019-4-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健康伴我行...
最近天气阴冷,降水丰富,人群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室内,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易发。根据疾病的流行特点,春季要重点防控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在集体单位或者人群聚集的场所引起流行,具有极强的危害性。流感病毒导致的流行性感冒症状相对严重,容易引起高热,全身酸痛。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治疗,隔离期为症状消失、热退后48小时。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勤通风换气;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坚持锻炼身体;注意手卫生。
水痘
........................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接种过水痘疫苗后,多数人就不会再感染水痘,少部分人即使感染水痘,其症状也较轻,恢复更快。
2.对患病学生隔离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脱落为止,不少于发病后14天。水痘患者的用具等应暴晒或煮沸消毒,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15天。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常见。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潜伏期14至28天,多见于6~15岁儿童。
预防措施:
1.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流腮的方法,可接种腮腺炎成分疫苗进行预防。
2.发现发热、腮腺肿大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及时送往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做到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隔离至腮腺肿大消退止,且不少于发病后9天。
3.家庭内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避免儿童聚集,房间宜多通风。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传染性强,极易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源造成流行,也可通过接触和空气传播引起疫情。冬春季节为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高发期。
预防措施:
1.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对晨午检有呕吐、腹泻的学生及时排查;加强宣传教育。
2.规范化处理呕吐物,及时疏散学生,对污染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擦拭,处理时应佩戴口罩和手套。
3.加强患病学生教室、寝室的通风消毒工作。对患病学生及早隔离,至其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方可复课。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手掌、足底、口腔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引起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急性软瘫。治疗不及时可引起爆发性流行那么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预防措施: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2.对症治疗。3.可服用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
预防传染病,我们这样做:
1、宣传教育: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定期对学生、教职员工进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技能的健康教育。
卫生角
2.落实晨检、午检、晚检:每天进行三检,对缺勤的学生、教职工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者,及时劝其就医,要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及时向学校或当地疾控中心报告。
3.严格管理病例:老师或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皮疹、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诊传染病应离校居家休息,医院复学证明至校医务室登记方可复学。
4.保障饮食安全和环境卫生:保障学生饮食饮水安全、环境卫生安全,加强教室、食堂、宿舍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校园公共设施及公用器具的保洁和消毒工作。
编辑/任丹
审核/周晓燕
周晓燕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