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秋冬季传染病须知
2021-5-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预防秋冬季传染病
健康百分百
校园更精彩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人体适应能力下降,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分享给大家:
诺如病毒
每年10月到第二年4月为诺如病毒高发季,该病毒传染性强,易在人群传播。儿童的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水样便等等。
预防建议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喝开水、吃熟食,不食不洁、无证食品;
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合,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加强锻炼,改善体质。
流行性感冒
流行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
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普通性感冒
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预防建议
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平时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表现: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水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建议
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疹退为止。
手足口病
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建议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平时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传播迅速。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建议
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
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和颈部淋巴结。
预防建议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总体原则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充足;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居家、教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适当增减衣物,合理安排饮食;
切莫讳疾忌医,有症状早发现早治疗,以免扩大范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