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笔记传染病性病18分第一节
2021-7-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第5章:传染病、性病(8分)第一节总论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是传染病。
2、传染病感染过程:5种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2)隐性感染(最重要):又称亚临床型感染,是最常见的类型。指有些人感染了传染病并不表现出来。它的特点就是机体仅引起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轻微引起组织损伤。
(3)显性感染:又称临床型感染,是五种过程中发生率最低的。
(4)病原携带者:又叫病原携带状态,可以将病原体排出,是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长期潜伏于机体内不引起显性感染。只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的区别点。
3、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可以是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易感人群的途径。
)空气、飞沫或尘埃等从呼吸道传播:如非典,流感等。
2)水、食物等从消化道传播(粪口传播):霍乱(经水传播)、菌痢、甲肝、戊肝等。
3)与传染源直接接触面受感染的接触传染: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等。
4)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吸血(媒介昆虫)传播:如乙脑、疟疾等。
5)输血注射:乙肝、艾滋病。
6)母婴传播:艾滋病。
(3)易感人群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的人称为易感人群。
4、管理传染源
甲类:鼠疫、霍乱。城镇在2小时之内上报,而农村最迟要在6小时之内上报。E-Tor细菌为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孤菌。
乙类:非典、禽流感、甲型HN流感、艾滋病、病肝、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乙脑、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脑、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乙类共计26种。城镇在6小时之内上报,而农村最迟要在2小时之内上报。
按甲类传染病处理:非典、禽流感、甲型HN流感、脊髓灰质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丙类共计种。24小时内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5、切断传播途径,隔离的种类:
①严密隔离:鼠疫、霍乱、狂犬病等。
②呼吸道隔离:非典、流感、麻疹、白喉、百日咳、肺结核等。
③消化道隔离:伤寒、菌痢、甲肝、戊肝、阿米巴病等。
④接触隔离:破伤风、炭疽、梅毒、淋病等。
⑤昆虫隔离:乙脑、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丝虫病等。
⑥保护性隔离:对抵抗力弱的易感者。
⑦血液-体液隔离:乙肝、丙肝、AIDS、钩体病。
6、IgM首先出现,但持续时间不长(2个月左右),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IgG随后出现,并持续较长时间,多提示过去感染;
IgA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的局部抗体;
IgE主要作用于入侵的原虫和蠕虫。
7、病原学检查:包括直接检查病原体、分离培养病原体、检测特异性抗原、检测特异性核酸等。
8、特异性抗体检测: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其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滴度升高4倍以上是有重要意义。
9、流行病学特征
()散发:发病率处于常年水平;
(2)流行: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
(3)大流行:流行范围广,超出省界、国界或州界;
(4)暴发:短时间、局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