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
2020-8-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护士和患者接触多,接触时间长,最有条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可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工作中保持高度警戒性,能及时发现患者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做好观察病情的前提是要有丰富的护理知识和实践经验,从症状到体征、并发症;从躯体到精神、心理;都要体察细微的变化,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一、神经系统常见危急症
急性脑血管病(出血性和缺血性);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脑创伤;
癫痫发作(包括癫痫持续状态);
疼痛;
颅内高压;
晕厥;
眩晕;
急性中毒;
脊髓损伤;
外周神经的损伤等。
二、神经重症的观察指标
(一)生命体征的观察
危重或手术后患者定时测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
体温:体温超过40℃以上不退,提示生命垂危;低温常见休克,立即测血压做相应处理。
脉搏:注意脉搏速度、节律及强弱。缓脉提示颅内压升高的趋势,脉强提示血压升高,脉搏细弱提示循环衰竭。
血压:血压高提示颅内压升高,血压低提示循环衰竭,并可导致冠状动脉、脑和肾脏供血不足,应高度重视并报告医生。
呼吸:观察呼吸频率、深浅程度及节律是否规则,出现潮式呼吸、叹息样、间歇式呼吸或呼吸减慢提示脑干呼吸中枢抑制,做好人工呼吸准备。特别夜间呼吸异常,更要注意。
(二)意识障碍的程度
嗜睡:可被唤醒,醒后能保持短时间的醒觉状态,但反应迟钝,一旦刺激去除,则又迅速入睡(醒且正确回答问题)。
昏睡:不易唤醒,虽强烈刺激下勉强唤醒,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等刺激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可出现痛苦表情或呻吟或肢体回缩等躲避性的反应,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咳嗽及各种反射仍存在。
深昏迷:意识全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瞳孔散大,全身肌肉松驰,呼吸不规则,血压可能下降,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意识模糊:意识障碍程度比嗜睡深,病人有定向障碍、思维和语言也不连贯,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判断失常,可有错觉、幻觉、躁动、精神错乱等,常见于急性重症感染的高热期。
谵妄:另一种以兴奋为主的意识模糊,伴有知觉障碍,表现为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乱语等。
(三)瞳孔的观察
正常瞳孔为圆形,位置居中,边缘整齐,两侧等大。在自然光线下直径为2~5mm,对光反射灵敏。
一侧瞳孔缩小,继而瞳孔散大:小脑幕切迹疝早期。
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多为脑疝早期。
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脑疝晚期表现。
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常为颅内高压。
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桥脑受损:使用镇静药,有机磷中毒。
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变化不定,或形状不圆:脑干受损。
(四)四肢肌力观察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
5级:正常肌力。
(五)颅内压观察
颅内压高: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障碍、复视、瞳孔变化、意识障碍。
颅内压低:体位性头痛、呕吐及耳鸣、疲乏无力。
三、神经重症的临床护理要求
1.卧位:
颅内压增高和颅脑手术后清醒患者,取头高位15-30度,以利颅脑静脉回流;昏迷患者取半卧位(昏迷体位)或侧卧位,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以减少肺炎发生的机会。
2.呼吸道护理:
1)多采用半俯卧位或侧卧位。
2)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叩背,预防坠积性肺炎。
3)及时清除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
4)舌后坠阻塞气道时,改半俯卧位或放置咽部通气管。
3.五官护理:
1)昏迷患者用3%过氧化氢或0.1%呋喃西林清洗口腔每天2次,预防口腔炎或腮腺炎。
2)脑脊液鼻漏或耳漏不宜用棉球或纱条紧塞,注意保持鼻腔清洁,外耳道用乙醇棉签轻拭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并及时更换。
3)昏迷和面神经损伤患者眼睑闭合困难,三叉神经损伤患者角膜感觉消失,均易发生角膜溃疡,可用眼罩、风镜或凡士林纱布护眼。每日定时以抗生素液点眼。必要时将眼睑暂时缝合。
4.泌尿系护理:
昏迷或脊髓伤患者经常有尿潴留或尿失禁,安放留置导尿管时注意无菌操作,每日以1: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一次,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
5.便秘:
应用缓泻剂,如白色合剂、液状石蜡,或用开塞露。必要时戴手套挖出干结大便。
6.防止坠床:
意识模糊和躁动不安患者应加置床挡,酌情应用镇静剂,必要时用保护带或束缚肢体。
7.精神护理:
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有精神症状者,防止自伤或伤人。
8.高热、气管切开术、癫痫、压力性损伤等按照各自护理常规护理。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