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重点名解简答

2020-11-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31581.html
医学资料墙坚持每天打卡医学资料墙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一、名词解释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或动物后所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群中传播并导致流行。

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疫源地: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源向周围排出的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所能波及的范围。

散发:是指某种传染病发病率在某地区常年的一般发病水平,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

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常年的一般发病水平。在人群免疫水平较低或疾病的传播途径容易实现时,常易造成流行。

大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迅速蔓延,波及范围广泛,甚至超出国界、州界。

暴发:是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较小的范围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

复发:传染病已经进入恢复期或初愈,病原体在体内又复活跃,再次出现临床症状。

再燃:传染病已进入缓解后期,体温尚未降至正常而再度上升,症状重新出现。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到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这段时间。

前驱期:从起病到某种传染病的特殊症状出现以前,出现一些无特异性的症状。

隔离:将传染源在传染期送到传染病院或传染病科进行治疗和护理,将他们与健康人或非传染病患者隔开,暂时避免接触,以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传染病。

水痘及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两种不同表现的急性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简答题1、构成感染的三个必备条件

①病原体。

②人体。

③它们所处的环境。

2、感染过程的表现

①病原体被清除。

②病原携带状态。

③隐性感染。

④潜伏性感染。

⑤显性感染。

3、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

①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②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母婴传播)。

③人群易感染。

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①有特异性病原体。

②有传染性。

③有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季节性,地方性}。

④有免疫性。

5、传染病治疗原则

①促进患者康复,而且还利于控制传染源,防止进一步传播。

②坚持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

③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

6、传染病的分类。

可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7、肝炎病毒的分类

按病原学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病毒性肝炎。

分类

HAV

HBV

HCV

HDV

HEV

基因组

RNA

DNA

RNA

RNA

RNA

传播途径

消化道

血液体液

血液体液

血液体液

消化道

慢性化

8、乙肝的确诊及传播途径

确诊:若表面抗原阳性就可以确诊。

传播途径:①母婴传播;②血液、体液传播;③性传播。

9、急性肝炎和急性肝衰竭

①急性肝炎:常见肝肿大,肝细胞气球样变和嗜酸性变,肝细胞点、灶状坏死,伴有汇管区炎症细胞侵润及坏死区肝细胞再生,网状支架和胆小管结构正常。

②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呈一次性坏死,可呈大块或亚大块坏死3.肝炎肝硬化:假小叶形成。

10、肝炎分类

①急性肝炎(包括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②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三度)。

③重型肝炎(肝衰竭)。

④淤胆型肝炎。

⑤肝炎肝硬化。

11、肝炎并发症

①肝性脑病。

②上消化道出血。

③肝肾综合征。

12、肝炎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肝硬化,白细胞、血小板下降)。

②血清酶检测(ALT:是目前临床上判定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AST:诊断仅次于ALT)。

③甲胎蛋白(AFP):在重型肝炎里,如果排除肝癌,AFP越高越好,说明肝细胞再生能力越强。

13、手足口病

①早期发现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

②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和呼吸道飞沫传播,其中污染的手是传播中的关键媒介。

③手足口病特征:为皮疹、疱疹或溃疡、发热。临床表现为四不像。

14、典型麻疹

①前驱期(从发热到出诊为前驱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畏光)。

②出疹期(从耳后发际开始,渐及前额、面、颈、躯干及四肢)。

③恢复期(上呼吸道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

15、麻疹并发症

①肺炎。

②喉炎。

③心肌炎。

④脑炎。

⑤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16、水痘特点

同一部位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俗称“四世同堂”。皮疹呈向心分布,以躯干为主。

17、腮腺炎特征

①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限为特征。

②急性腮腺炎判断:由单纯腮腺炎可引起出血,尿淀粉酶增高,因此需作脂肪酶检查,若升高则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18、肾综合征出血热

①由汉坦病毒引起。

②临床特点:以急性起病、发热、充血、出血、肾损害。

③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尿量少于ml/d为少尿,少于ml/d为无尿)、多尿期、恢复期五期经过。

19、肾综合征出血热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血小板下降)。

②尿常规(出现蛋白尿阳性)。

③血液生化检查(肾功能损害)。

④凝血功能障碍。

20、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

①“三早一就地”(早发现、早休息、及早就地治疗,减少搬运)。

②发热期(抗病毒治疗、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预防DIC)。

③低血压休克期(补充血容量、调整酸碱平衡、强心剂的应用、血管活性药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④少尿期(稳定机体内环境:可按前一日尿量和吐泻量加~ml作为补液量、促进利尿、导泻和放血疗法、透析疗法)。

⑤多尿期(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

⑥恢复期(补充营养)。

21、HIV

①HIV-1是引起艾滋病的主要病原。

②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和血制品、母婴传播。

③发病机制:主要是直接或间接地损伤和破坏CD4+T淋巴细胞为主。

④临床表现:急性期(出现发热、盗汗头痛等,持续1~3周)、无症状期(无明显的急性症状)、艾滋病期(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⑤HIV确诊:抗体检测血清抗体阳转。HIV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和真菌感染治疗。

22、伤寒

①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②伤寒病理改变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

③临床表现持续发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等。

④肠出血和肠穿孔为主要的并发症。

⑤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⑥典型伤寒分为: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

⑦确诊依据为血培养。

⑧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淋巴细胞相对增多,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

⑨治疗用喹诺酮类。

23、细菌性痢疾

①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②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

③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④急性菌痢分为:普通型、轻型、中毒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

24、霍乱

①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甲型传染病)。

②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剧烈腹泻,排大量米汤样粪便、脱水等。

③主要确诊为细菌培养:耐碱不耐酸,在碱性环境中生长繁殖快,在PH8.4~8.6的1%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即可快速增菌,又可以抑制其他细菌生长。Ⅱ型毒素为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剧烈腹泻就是由此引起的。

④典型霍乱分为:泻吐期、脱水期、恢复期。

⑤治疗:严格隔离(患者隔离至症状消失后6日,隔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3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及对症治疗。

生活の艺术▼往期精彩回顾▼儿科学重点按章节-上生理学重点按章节-上千万别让人知道你是学医的爱分享的抚医人

觉得可以的话,给小编加个鸡腿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psydoc.com/sxyzz/124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