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传染病健康攻略
2021-1-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温
馨
提
示
秋冬季节传染病健康攻略
天气转凉,各类细菌病毒也逐渐活跃起来,东华路幼儿园今天将带大家一起正确认识秋季常见的传染病,建立科学的疾病常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各类型秋季传染病的症状,构建有效预防机制。
一、流感
症状
急起高热,体温多在38℃以上,出现畏寒、头痛、咳嗽、咽痛、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状,体温一般持续2-3天后减退,咳嗽等要持续一周左右。
易感人群
年龄小于6岁的儿童为主,年龄小于2岁的儿童更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流感其实不是最可怕的,它的并发症才麻烦,比如喉炎、急性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脑炎等。
预防手段
勤洗手
接种流感疫苗。
多通风
空气良好时要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条件的情况下持续性开窗通风
少聚众
尽量不去人流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外出时记得给孩子戴口罩。防患于未然。
生活健康
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的锻炼以及充足的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
二、诺如病毒
常见于每年10月至次年3月
症状
发烧、恶心腹泻、呕吐等,呕吐有可能是喷射状的,24小时内腹泻可达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肿。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发生病毒感染时切记一定要及时补水。
预防手段
做好幼儿手部卫生消毒,避免孩子用不干净的手抓食物吃,避免带幼儿去人流密集的地方。
从患病到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须居家隔离,避免传播给他人。患者住所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使用自己独立的饮食用具等生活用品,最好还能安排独立的厕所或者使用后进行消毒,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三、手足口疾病
症状
手足口症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烧情况可能持续3-5日。手掌、脚掌、口腔等部位会出现无痛的皮疹或水疱,有时臀部亦会出现。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进而食欲减退。
传播途径
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其次为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及污染的物品传播。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
预防手段
接种疫苗。
做好手部卫生,避免到人流集中或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保持空气流通,对幼儿的玩具、卫生用具及餐具每天消毒。
一旦发生患儿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及早就医,同时避免交叉感染。疑似手足口病的患儿应及早就医确诊,同时居家隔离,隔离期为发病起到症状消失后1周。
四、腮腺炎
症状
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并可延及其他腺体。部分患者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天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常可波及邻近颔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天左右,以后逐日减退。
传播途径
腮腺炎病毒存在于唾液、鼻咽分泌物中,可通过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
预防手段
接种疫苗。一旦发现腮腺炎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其生活用品、玩教具等要煮沸或暴晒消毒,居室要勤通风换气。患者要注意卧床休息,多喝水以利于毒素排出,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继发性感染。
五、家园配合
家庭中,随时监测孩子的健康状况,如幼儿发生上述症状时,也是免疫能力低弱的时期,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请各位家长自觉进行居家隔离,期间及时与班级教师沟通情况,隔离期满后联系班级教师申请入园。
园所日常保健工作
1.及时了解疫情,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保健医会认真做好晨午晚检及全日观察工作,发现病儿时,马上隔离,以防儿童之间交叉感染。及时通知家长,讲明病情,医院就诊,并对幼儿所在班级彻底消毒。
2.班级教师每日对门把手、水龙头、衣柜、窗台、桌椅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毛巾、墩布进行浸泡消毒。卫生间以及卫生死角等细节之处的卫生消毒工作也是重点。
3.做好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督促幼儿饭前便后、外出活动后认真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4.定期对玩教具、图书等进行暴晒消毒。
5.公共环境、大型玩具定时清洁消毒。
6.班级保持良好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7.幼儿离园后,进行紫外线消毒。
预防传染病,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十分重要。
东华路幼儿园会从:
勤洗手、勤通风
多饮水、吃熟食、多运动、更健康
这样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孩子
树立“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思想
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卫生、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
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编辑/颜庆子
审核/园长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