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基本信息与相关预防
2021-8-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bdfyy999.com/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传染病基本信息与相关预防一·浅谈传染病问什么是传染病?答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
(一)传染病的一般临床特点(4个阶段)
1.潜伏期:
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最初症状。潜伏期的长短因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人体免疫力的不同而不同。有的数小时(感冒)、有的数日(麻疹)、有的数月(狂犬病)、有的可达数年(麻风),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较恒定。
2.前驱期:
病原体不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患者头痛、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时为1—2日。有的发病急骤,可不出现前驱期。前驱期病人已具有传染性。
3.症状明显期:
患病后出现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多数传染病发过程中伴随发热,但不同传染病发热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许多传染病发病时可出现皮疹。皮疹可分为丘疹、斑疹及疱疹等类型。可根据病人的出诊顺序、部位及疹子特点,作为诊断不同传染病的依据。
4.恢复期:症状逐渐减轻至完全康复。(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
1.传染源:
(1)病人(2)病原携带者:包括健康携带者、病后携带者及潜伏期携带者(3)受感染的动物。2.如何管理传染源?
(1)早发现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可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任何一家工作场所应完善并坚持执行健康检查制度。做好对学生、工作人员的晨间检查(额头、颈部、皮肤、咽喉、精神状况、在家情况)和全日健康观察工作(食欲、精神状态、睡眠及大小便等),特别是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检查更应全面细致;传染病流行期间不接收新生、新工作人员。(2)若发现传染病人或怀疑传染病人,应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以预防并控制传染病的流行。(3)及时隔离病人、接触者及怀疑传染病人,有条件的单位应设隔离室。3.传播途径:
自传染源排出,侵入他人体内的过程称为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传播(2)饮食传播(3)虫媒传播(蚊、虱、蚤等)(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间接传播)(5)医源性传播(6)垂直传播:直接将病原体传给易感者(母婴之间)4.如何切断传播途径?
(1)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教育每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管理好个人的饮食、注意炊事用具、餐具的消毒等;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当传染病发生后,应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做好消毒工作。5.易感者: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容易受感染的人。人群中因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越多,则发生该传染病流行可能性越大。可以通过有计划的预防接种,降低人群中感染传染病的易感率。
6.如何保护易感者?
(1)增强每人体质,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合理营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2)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各地卫生防疫部门根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人群免疫水平及各种预防制剂的免疫效果等,制订出该地区的免疫程序,供应疫苗,组织接种工作。(三)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
1.病原体的特异每一种传染病都有特异性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如细菌、病毒,也可以是寄生虫。
2.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病的传染性,意味着病原体可以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他人,是需要隔离的。
3.具有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病的流行,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有这三个基本条件才能够构成传染和流行。
4.感染后的免疫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在接触传染病病原体之后,都能产生出针对这种病原体或者针对这种病原体毒素的特异性免疫,也就是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有的抗体是具有保护性的,如乙肝表面抗体;有的抗体不具有保护性,只是作为诊断这种病的一个依据,如抗HIV抗体。
二.春季常见传染病及的传播途径与临床表现(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1、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患儿发病后1—7天均具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2、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常有咽痛,而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表现。(二)麻疹
麻疹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1、传播途径
人群普遍易感,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到皮疹出现后5天都具传染性,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2、临床表现
■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主要表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皮发肿、流泪、怕光,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斑)。■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通常2—3天内皮疹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随后皮疹开始消退,脱屑、留下褐色斑痕,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三)水痘
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疾病,1—14岁为高发年龄。水痘传染性强,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1、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2、临床表现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1、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冬春季容易发生。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2、临床表现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腮腺肿胀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累及。(五)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病情进展快,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1、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2、临床表现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六)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节高发。
1、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别是像学校食堂、餐馆等人群聚集的公共用餐地,所以,在公用场所用餐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
2、临床表现
■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三.预防传染病的小妙招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END文字:唐彦琪
编辑:苏莹
审核:黄宇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