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2017-2-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提示
天医正在发生什么, 目前已进入秋冬季节,天气日渐寒冷,昼夜温差变大,许多呼吸道传染病开始流行,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脑、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很容易在人群中引起传播与扩散,甚至造成局部暴发。老年人、学生、婴幼儿和体质较弱者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在此提醒大家要掌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加强防范意识,做好自身疾病预防工作。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易变异,人群对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可引起反复流行或大流行。本病潜伏期短,通常1-3天(数小时-4天)。典型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型呼吸道症状,如咽喉痛,干咳等。主要在人与人之间经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预防:1、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2、流感疫苗接种,这是预防流感最基本的措施。3、患者用具及分泌物使用消毒剂消毒。4、流感流行期间避免集会等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门。5、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
二、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冬季,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重者可出现休克,常可危及生命。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述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流脑病源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预防: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的发生率最高,因此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发现病人要就地隔离治疗,直至病后7天;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大型集会或集体活动。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猪头疯”,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流行,但在秋冬及春季发病较多。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暴发。本病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患者受感染后,典型症状为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胰腺炎等。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秋冬及春季好发。病人是唯一传染源,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潜伏期10-24天,以14-16天多见。主要症状: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天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成丘疹、疱疹晶亮伴瘙痒,抓破后能留下斑痕。皮疹分批出现,大小不一,故同一部位皮疹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预防:及时隔离患者7-10天至全部干涸结痂为止。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有条件者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五、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病程经过较短,约4~10天,多在一周内痊愈。特别是肠道病毒71型是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的常见病原体,少数病情较重,甚至引起死亡。该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手足口病的隔离期为至症状消失后1周。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但通过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合理营养与充分休息可以有效降低被肠道病毒感染的可能。
六、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特效药治疗,好发于婴幼儿,多数患儿在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但发生严重呕吐腹泻时,如果补液不及时,很快出现脱水,其后果就比较严重。秋季腹泻的主要特征:起病急,先吐后泻,伴发烧,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引起该病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和空气或气溶胶传播。预防措施主要是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喂养、避免腹部着凉、接种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等。
(王斌 小编 王斌)
北京多长时间治疗白癜风好早期白癜风能根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