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能系统论连载之十五第三章中
2016-11-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第三章中医怎样认识疾病
(续上篇)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青霉素出现在中国医药市场,当时被认为是救世圣药。患麻疹的孩子,一见发烧便用青霉素消炎。有的体温始终降不下来,到第四天即出现“内闭”。“内闭”是中医术语,即体温突然低落,双目闭合,牙关紧闭,意识昏迷,四肢厥冷。若仍用青霉素,一个无辜的生命便结束了!
由于这样的用药,不知有多少孩子死于非命。但死者却无怨言,因为“盘尼西林”(青霉素)是进口的,已经用过好多了。多少年后,医生才知道麻疹不能用青霉素。至于为什么不能用抗生素,直到今天有多少人明白这个道理呢?!
岂止是不可用抗生素,一切对抗性降低体温的药物与办法都是压制排异的!只要压制排异,病毒不能透表外出,必然内趋入里,使病情逆转。例如,发疹期间体温升高时,用激素和其他化学药退热,或用酒精擦身、冰袋降温,都是破坏排异反应的行为,必定会造成毒气内陷,或引发肺炎、胃炎、肠炎而死,或引发痈肿、败血症,或出现昏厥内闭,种种凶险都会发生。
一切过失,都在于压制排异反应。如今,麻疹这类病毒性传染病的治疗,除了依据排异本能趋向因势利导之外,还没有第二个方法。
2、感冒咽疼(急性咽炎)
这个病也属温病类,是病毒性传染病。症状表现有发热、畏寒,体温在 38℃左右,头重,身体疲软,咽疼,红肿,有分泌物。
这不同于感冒,不可发汗,宜采取清凉透表凉血法,用“银翘透表汤”(方见麻疹之中)。急性咽炎与麻疹相同,不可发汗。汗出多则伤体液,导致血液浓度增高,于微循环不利,造成透表排异障碍。
3、痄腮(腮腺炎)
这个病也是病毒性传染病。发病时往往有发热恶寒,体温不很高,一般在37℃-38℃左右。一侧腮腺肿大,或左右同时肿大,或一侧肿消,另一侧肿起来。如延误治疗,常可导致化脓。治疗此病,以透表排毒法,用“透表排毒汤”。
透表排毒汤方:银花25克、连翘30克、牛蒡子25克、牡丹皮16克、赤芍25克、淮牛膝20克、栀子15克(研)、升麻10克、紫草10克、甘草13克。以上十味以水毫升浸10分钟,煮30分钟取汁,加水毫升煮20分钟,取汁,两次汁相合,分三次服。每早午晚各服一次。服一剂,肿初消;继续服药,逐渐消肿,直至平复而愈。
以上三个病例(麻疹、咽炎、腮腺炎)是三种不同的毒株引起的三个各自不同的病种。这三种毒株对人的伤害性不同,但人的生命本能对它们的排异反应却是相同的:从微循环透出体表排除。这个规律是不变的。如果违背了透表的排异规律,必会造成病情逆转。
我解析这三个例证,目的是说明“透表排异法”是治瘟病的大法之一。这类病包括“出血热”、“脑炎”,在初起时都需用透表排异法,不可发汗。医生应该谨守治病的本能大法。读者可以了解中医的愈病之理,又可以鉴证医生临床中的智慧。重要的是杜绝违背生命规律的行为发生,这是本文目的所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