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技术连载25儿科小儿流行性

2016-11-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因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发病人群以幼童及学龄儿童为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长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红热肿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中医学属于“风温病”范畴,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风温为阳邪,最易化热,感受风温上先受之,胃热集聚不得宣泄,上冲于腮部,经络不畅,积聚成肿块。足少阳之脉起于内眦,上抵头角下耳后,绕耳而行,故见耳下腮部漫肿,坚硬作痛。因初起邪犯肺胃,故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肺卫失和及咽喉疼痛之胃热上冲见证,少阳与厥阴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之脉下绕阴器,热毒由少阳传及厥阴,则可见睾丸或卵巢肿痛。

1、温毒在表型

[症状]一侧或两侧耳下以耳垂为中心的腮部漫肿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全身轻度轻度不适,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药物]吴茱萸15g,白蔹6g,大黄6g,胆南星3g

[穴位]涌泉

[操作]将上药研末,取适量醋调,敷贴于涌泉。隔24小时换药1次,病情严重者可连用,7天为1个疗程。

2、热毒蕴结型

[症状]腮部焮热疼痛,坚硬据按,咀嚼艰难,高热头痛,烦躁易怒,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咽痛,睾丸肿痛,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药物]大黄20g,胆南星15g,生地黄25g,吴茱萸10g,胡黄连10g,牡蛎15g

[穴位]涌泉

[操作]药物研末,醋适量调和,敷双涌泉穴,每日1~2次,7天1疗程。

1、宜减少啼哭干扰,脐部疝气可用压脐法外治。

2、若疝气过大,或不能回纳,并见哭闹不安,或年龄已逾2岁,仍未见痊愈,应考虑手术治疗。

3、保持室内安静,调节室温,避免受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感谢







































昆明白癜风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技术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psydoc.com/sxyby/1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