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问
2021-7-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问答/I
二健康教育问答/II
三预防接种问答/19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问答/29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问答/37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问答/45
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问答/51
八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问答/59
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问答/69
十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问答/79
十一中医药健康管理问答/89
十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问答/95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问答
基础知识:
Q1.为什么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意义何在?
答: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全生命周期个人健康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2部分内容,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其中“个人基本信息”反映了居民个人固有特征;“主要卫生服务记录”主要包括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连续地记录了个人健康问题、所患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是全科医师开展连续性服务的基础,是实现双向转诊的必备条件,也是评价居民个体健康水平并针对个体进行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依据。
居民健康档案汇集了丰富的居民健康相关信息,通过定期汇总分析,可以动态监测社区居民患病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和监测动态趋势,掌握社区居民中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变化情况。
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居民可以通过身份安全认证、授权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系统、完整地了解自己不同的生命阶段的健康状况和利用卫生服务资源的情况。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为医学科研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对科研教学具有重要的循证价值。
Q2.居民健康档案服务对象有哪些,如何分类?
答:(1)一般人群,辖区内常住的居民(包括户籍在本辖区,同时在本辖区居住半年及以上时间;户籍不在本辖区,但在本辖区居住半年及以上时间一般人群)。
(2)重点人群(上述建档对象中,0~6岁儿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孕产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等)。
Q3.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Q4.0~6岁儿童与7岁及以上的人群建档内容有何不同?
答:0?6岁儿童建档内容是指完成健康档案封面和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的填写;7岁及以上的人群建档内容是指完成健康档案封面和个人基本信息表的填写。
Q5.长期进城务工的农村农民如何填写基本信息表中职业一栏?
答:如果此人长期进城务工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和专业技能,选择填写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否则选择填写目前进城务工长期从事的职业。
Q6.居民健康档案体检表应用的范围包括哪些?
答:目前此表仅用于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的年度健康检查。一般居民的健康检查可参考使用,肺结核患者、孕产妇和0~6岁儿童无须填写此表。
Q7.居民健康档案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填写要求:
健康档案一律用钢笔或碳素笔填写,字迹要清楚,书写要工整。数字或代码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果数字填错,用双横线将整笔数码划去,并在原数码上方工整填写正确的数码。
(2)注意事项:
①凡有备选答案的项目,应在该项目栏的空框内填写与相应答案选项编号对应的数字。
②对于选择备选答案中“其他”或者是“异常”这一选项者,应在该选项留出的空白处用文字填写相应内容,并在项目栏的空框内填写与“其他”或者是“异常”选项编号对应的数字。
③对各类表单中没有备选答案的项目用文字或数据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方框内据实填写°
④在为居民提供诊疗服务过程中,涉及疾病诊断名称时,疾病名称应遵循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填写,涉及疾病中医诊断病名及辨证分型时,应遵循《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GB/T-,TCD)。
Q8.健康档案内应该留存哪些报告单据和记录,有何粘贴要求?
答:服务对象在健康体检、就诊、会诊时所做的各种化验及检查的报告单据,都应该粘贴留存归档。可以有序地粘贴在相应健康体检表、接诊记录表、会诊记录表的后面。
双向转诊(转出)单存根与双向转诊(转回)单可另页粘贴,附在相应位置上与本人健康档案一并归档。
Q9.居民健康档案终止的缘由、保管单位和保存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居民健康档案的终止缘由包括死亡、迁出、失访等,终止日期应及时记录在本人的个人基本信息表空白处,纳入管理的疾病患者还应记录在随访服务表中。居民健康档案的保管由健康档案管理单位(即居民死亡或失访前管理其健康档案的单位)参照现有规定的病历保存年限、方式负责保存。门(急)诊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管的,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住院病例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住院出院之日起不少于30年。
Q10.重点人群随访表由谁负责填写?
答:随访医生。
Q11.成人体重的标准如何判定?
答:体重的标准一般用体质指数表示:
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表示。
成人体重判断标准,体重正常:18.5小于BMI小于24.0;;超重:24.0小于BMI小于28.0;肥胖:BMI大于28.0;体重过低:BMI小于18.5。
Q12.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的标准如何判定?
答: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o
Q13.如何填写健康体检表中的“健康评价”和“健康指导"内容?
答:(1)健康评价:
①疾病评价,包括新发疾病或原有疾病控制不好、加重或进展,应予以评价。②身体、心理异常结果评价,如超重肥胖、生活不能自理,以及其他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发现的异常结果的评价。
(2)健康指导:
对疾病与异常检查结果的处理意见及危险因素控制建议。
Q14.健康管理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
答:健康管理的目的在于发现并干预健康风险、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重点在于提高被管理个体和人群的健康水平。
健康管理有以下特点: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体现一、二、三级预防并举;服务是一个环形运转过程。
工作指标:
Q15.健康档案建档率如何计算?
答: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x%o
※建档人数是特指到统计时段时,辖区内累计建立健康档案的居民数。
京辖区内常住居民数依据辖区政府拨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人均补助标准计算出的人口数。
Q16.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如何计算?
答: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x%o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仅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人数,不包括建立纸质健康档案人数。
Q17.健康档案使用率如何计算?
答:健康档案使用率=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档案总份数x%o
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1年内与患者的医疗记录相关联和/或有符合对应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中,凡有相关联的医疗记录和/或公共卫生服务记录,均为健康档案的动态记录。
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中的服务记录均为动态记录,无论其管理是否规范。
健康教育
问答
基础知识:
Q18.健康教育内容是什么?
答:(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年版)》。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科学就医、合理用药、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精神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等重点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和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
(6)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Q19.健康素养概念是什么?
答:是指个人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健康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的正确理解,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与基本素质。
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了3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
Q20.卫生主题宣传日主要有哪些?
答:每年1月最后一个周日——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每年3月24日——世界结核病防治日
每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
每年4月15?21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每年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每年4月最后一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每年5月12日——护士节、防灾减灾日
每年5月15日——防治碘缺乏病日
每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每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
每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
每年8月19日——医师节
每年9月1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
每年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每年10月8日——全国防治高血压日
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每年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
每年11月第一周——全国食品卫生宣传周
每年11月14日---世界防治糖尿病日
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Q21.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医务人员如何做好身心防护?
答:(1)正确掌握疫情变化,量力而为
主动接受疫情防护知识培训,了解疫情相关资讯,正确评价自己的处理能力,在能力范围内做事,不要过度焦虑。
(2)心情平静,保证充足睡眠
尽量保持心情平静,提高自身免疫力与体能。
(3)团体支持
与单位同事彼此支持、鼓励,分享每天彼此的工作经验和感受.
(4)社会支持
与外界保持联系,坦然接受别人的关心,从中获得温暖与支持,让我们即使在前线也不感孤单。
(5)正向思维
不要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