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预防我先行太平乡中心幼儿园开

2021-7-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干燥,早晚温差大,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为切实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4月27日下午,莲都区太平乡中心幼儿园邀请太平卫生院冯笑笑医生开展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教活动。

医生入园宣教篇

冯笑笑医生重点对春季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预防措施进行讲解,就春季高发的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水痘、诺如病毒等传染病,通过课件形式,使教职工和幼儿们进一步了解春季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认识到日常卫生消毒工作和幼儿卫生保健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后该怎样做。

幼儿互动篇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加了解传染病知识,冯笑笑医生现场还和小朋友们一起互动,小朋友们都很积极的举手,周以昊小朋友说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捂住自己的口鼻,章语彤小朋友说吃饭前和活动后要洗手。

复习洗手篇

接着,医生阿姨告诉小朋友们认真洗手对于控制传染病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并且邀请两位小朋友上台示范七步洗手法。

春季传染病科普篇

1.流行性感冒

2.水痘

3.手足口病

4.流行性腮腺炎

5.疱疹性咽峡炎

6.麻疹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2.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5.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大多为柯萨奇病毒所引起。当过度劳累、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其他因素,使儿童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更易感染病毒。病毒自鼻咽、口腔侵入至呼吸道及消化道局部黏膜,在黏膜上皮细胞以及咽部或肠壁淋巴组织居留和增殖。病毒由原发灶经淋巴通道扩散至局部淋巴结或进入血循环产生病毒血症,到达全身各脏器引发各种病变。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高,全年均可患病,但高峰一般发生在一年中温暖、湿润的季节,以夏秋季常见。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即病毒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又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人。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播,即通过疱疹性咽峡炎患者或隐性患者飞沫传播,或者食用被污染的不洁饮食而造成感染。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衣物、用具而传播。

主要症状:以悬雍垂、扁桃腺和软腭边缘出现散在性小疱疹,伴有发热、咽痛和肿胀。在鼻咽部、扁桃体、软腭部出现散在数枚灰白色小疱疹,直径2~4mm,周边有红晕,逐步破溃呈黄色溃疡,通常4~6日可自愈,少数至2周。损害很少发生于口腔前部,牙龈不受损害。

易感人群:儿童较成人易感,7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

托幼机构的儿童比在家儿童易感,机会接触病原体增多。因各种因素造成免疫力低下的儿童群体。

6.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春季常见传染病家长注意事项

1.适时增减衣服:要遵循"春捂秋冻"的古训,初春乍暖时,不要急于给孩子减衣,气温骤降时,要及时添衣。

2.注意卫生:要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开窗通风,使室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要勤晒被褥和换衣裳,少带小孩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3.合理膳食:日常膳食中,除吃适量鱼、肉、鸡、蛋外,应多吃些乳、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婴幼儿必要时要吃点鱼肝油和钙片。

4.充足睡眠:春天易发生"春困",保证小儿充足睡眠,既有利于小儿生长发育,又可增强免疫力。

5.加强室外活动:春和日丽,万物生发,让孩子到室外活动,能得到日光照射,吸进新鲜空气增强小儿造血及免疫功能。

6.计划免疫:要按计划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小孩子常见传染病。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方式

图文

叶菲妃

审核

项洋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psydoc.com/sxycs/14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