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驿站春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2021-8-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健康驿站——春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目前,早晚温差仍然较大

大家应特别注意防范以下疾病

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三种。其中,又以甲型流感病毒最为“难缠”,它会随着时间改变其抗原性,每隔一段时间即可出现新的变异抗原病毒,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识别能力,最容易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且病死率较高,一般由并发症引起。

主要特征:潜伏期一般1~3天,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各学段均易感。

主要症状:急性发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发热可持续2~3天。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常有咽痛、干咳,鼻塞、流涕等症状。重度可出现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肌炎、脑膜炎、休克等并发症,更严重会致死。

预防方法:

▲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

▲常通风:多开窗通风。

▲戴口罩:避免接触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出现症状戴口罩。

▲打疫苗:年幼者、孕妇、老人、有基础疾病等高危人群应及早接种疫苗,以预防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减少发病。

▲晨午检:校园做好晨午检,若发现师/生发热,应让其戴口罩并及时就医、居家休息。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儿童与青少年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主要特征:潜伏期为8~30天,常见于4~15岁儿童青少年人群,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急性起病,发热伴畏寒(体温≥39℃),也有咽痛、头痛、肌痛、恶心、呕吐、食欲不佳、全身不适等症状。数小时腮腺肿痛,症状明显,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发亮不发红,有轻触痛,张口、咀嚼食物(尤其是酸性食物)会疼痛加剧。

预防方法:

◆注射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由于腮腺炎易在人群集聚的学校、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应加强晨检工作,发现有发热、腮腺肿大的及时居家隔离,医院治疗。

◆隔离患儿直至腮肿消退为止。

◆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强、隐性感染者多、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常产生暴发或流行现象。

主要特征:潜伏期一般2~10天,经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托幼机构幼儿为易感人群。

主要症状:发病急,出现发热、咳嗽、流涕、恶心、呕吐、口痛、厌食、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臂、腿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重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并发症。

防病方法:

▲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孩子前,处理粪便、呕吐物后均要及时洗手。

▲勤通风:每天要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勤消毒: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和其他物品。

▲勤观察:留意孩子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有,则尽早就医。

登革热及疟疾

疾病传播途径:蚊子叮咬传播。

防病方法:

▲防蚊灭蚊:居家安装防蚊纱窗及使用蚊帐;外出涂抹驱避剂防蚊。

▲注重卫生:清理环境垃圾和卫生死角,定期清理积水。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等症状。主要通过飞沫传播。3-9岁儿童易发,疫情多发生在学校或托幼机构。

预防方法:

●各学校和托幼机构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做好晨检、午检、室内通风换气等工作,发现可疑患儿应请其停课、就医,并及时报告可疑的猩红热疫情。

●在猩红热高发季节、或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需密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psydoc.com/sxycs/14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