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情况护理应急事件处置与演练传染病
2021-4-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导语:护理应急是临床应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护理应急事件的制订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护理人员在急救情况下采取的措施,将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最小,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并能培养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是意外情况护理应急事件处置与演练之:《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
一、演练脚本
患者因“呕吐,频繁腹泻米泔水样便”入院就诊。
门诊医生、住院医生、护士A、护士B、患者。
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N95口罩)、洗手消毒设施、严密隔离标识牌。
16:00
旁白:感染科门诊一名40岁男性患者因“呕吐,频繁腹泻米泔水样便”入院就诊。
16:05
门诊医生:你好,科主任吗?门诊收治了一位疑似霍乱患者,向你报告。
旁白:主任立即向公共卫生科上报,并马上对患者采取严密隔离措施,并安排专人护送至科室消化道隔离病房。
16:15
旁白:住院医生询问病史及并了解密切接触的相关人员,留取联系方式,通知相关人员来院进行医学隔离观察。报告护士长。
医生:(对患者)你现在怀疑是霍乱,需要采取严密隔离措施。我们把你安置在隔离病房,专人护理,请配合我们的治疗。
患者:霍乱?很严重吗?
医生:你不要紧张,我们会尽全力给你治疗的,你一定要配合我们。
旁白:医生下达医嘱。
护士长:该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均应消毒处理后,才进入下水道;被粪便污染的物品要随时消毒或装袋标记后焚烧处理;患者的食具、便器要专用,严格消毒,剩余的食物应消毒处理后才能倒掉:患者的生活垃圾应按感染性垃圾收集焚烧处理。工作人员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感染。
旁白:护士A穿隔离衣、戴手套。遵医嘱静脉及口服补液、心电监护。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标本、呕吐物、粪便培养)。记24小时出入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消化道隔离宣教。
护士A:血压90/60mmHg,脉搏90次/分,血氧饱和度95%。入院后腹泻米泔水样便2次。
16:25
家属:我家的患者情况怎么样?
医生:你们别急,患者怀疑是霍乱,我们在完善相关检查进行确诊,目前我们已经对他采取了严密的隔离措施,并密切观察他的病情。因为霍乱的传染性极强,为了你们的安全,接触的人也需要隔离观察,并做相应的检查,希望你们能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
家属:好,谢谢医生,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旁白:1周后,患者症状消失,粪便弧菌连续3次阴性,解除隔离。家属检查均正常。患者出院。护士A对患者用物进行终末处理。
二、相关知识
(一)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
1.护理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掌握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分类及疫情报告的规定时间等相关法律、法规。
2.掌握各类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措施。
3.门诊、急诊或病区发现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甲类或乙类传染病,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办公室。各类传染病按规定上报疫情。
4.医务人员熟练掌握职业防护知识、做好自身防护。
(三)演练知识链接
1.传染病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年修正)。
(1)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2.基于切断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确认的感染性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通过多种传播途径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应联合应用多种隔离预防措施。
(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是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采取的隔离与预防。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隔离措施如下:
①隔离病室使用蓝色隔离标志。
②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根据感染疾病类型确定入住单人隔离室,还是同病种感染者同室隔离。原则上禁止探陪,探视者需要进入隔离室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③减少患者的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④进入隔离室前必须戴好口罩、帽子,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处置防护服。
⑤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脱下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⑥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换药器械等均应先灭菌,然后再进行清洁、消毒、灭菌。被患者污染的敷料应装袋标记后送焚烧处理。
(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是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采取的隔离与预防。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隔离措施如下。
①隔离病室使用黄色隔离标志。
②相同病原引起感染的患者可同居一室,通向走道的门窗须关闭。有条件时尽量使隔离室远离其他病室或使用负压病室,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③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同时为患者准备专用的痰杯,口鼻分泌物需经消毒处理后方可丢弃。被患者污染的敷料应装袋标记后焚烧或做消毒一清洁一消毒处理。
④严格空气消毒。
⑤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⑥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就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是对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等的隔离与预防。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隔离措施如下。
①隔离病室使用粉色隔离标志。
②同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的第②③。
③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④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消毒。
⑤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⑥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4)其他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应根据疾病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
7篇《危重患者护理应急事件处置与演练》、9篇《重点环节护理应急事件处置与演练》、7篇《护理安全管理应急事件处置与演练》、7篇《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意外情况事件处置与演练》、9篇《意外情况护理应急事件处置与演练》的相关内容。下期小编会将往期的《临床护理应急处置与演练》链接汇总发布,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