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春季常见传染病工作致家长一封信

2021-8-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太白县幼儿园

预防春季常见传染病工作致家长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您们好!

春季是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猩红热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维持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我园多措并举:严格晨检制度、加强消毒工作、落实落细因病缺勤追踪制度、广泛宣传健康教育知识等防控措施。在此基础上,幼儿园希望全体教职员工、幼儿、家长积极配合做个人与家庭防控。同时,我们要正确了解各类常见传染病的症状,知道传染病都是可防、可控、可治,做到乐观积极应对,防止恐慌心理。力争最大限度地保障师幼生命安全。因此,幼儿园特致家长一封信:

一、春季常见传染性疾病的症状与特点:

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较重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麻疹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治愈。典型临床症状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开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源。患病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6月—5岁幼儿发病率较高(占90%)。

3.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典型临床表现低中等度发热,快速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清亮卵园形小水疱,24小时水疱变浑浊易破溃,从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4.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治愈。典型临床症状发热、耳下腮部、颌下弥漫肿痛,腮腺肿大特点以耳垂为中心,向前下方蔓延,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睾丸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传播,受感染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患病获有持久免疫力。

5.手足口病潜伏期2-10天,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传染源是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及污染的物品而感染。前期症状表现比较复杂,按照病情轻重,普通患者表现为发热,口腔内有疱疹、溃疡,口腔疼痛,导致患儿拒食、流口水。重型患者较少,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神经、呼吸、循环系统表现,危及生命。

6.猩红热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2~8岁的幼儿最容易被感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通常在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患猩红热的宝宝如果与正常人接触,就会通过飞沫直接传染给他人。严重时可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二、家长需配合的工作如下:

1.由于疫情防控形式依然严峻,如没特殊情况,尽量不出境、不前往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以本地活动为主。如确需前往,请严格做好个人防护,返太第一时间向幼儿园报备,按要求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2.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活动距离、分餐制、用公筷等良好卫生习惯。

3.做好幼儿及家人体温检测,按照要求,每天按时给孩子填写健康日报。

4.早上来园必须配合保健医生做好晨检工作。为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进行晨间检查,请家长按时送孩子入园。

5.家长平时要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psydoc.com/sxyys/146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