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交替,谨防流行性腮腺炎

2020-5-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处于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特别是托幼机构容易出现暴发和多发现象。

而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肌体免疫力相对较弱,常易患病。主要以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等传染病多见。

家长们注意,最新突发情况

很多病毒找上门来,已有省份停课

据武汉晚报3月13日报道

湖北武汉一个爸爸的家长群

↓↓↓

据了解,这次停课是因为这种流行病又到了高发期!千遍提醒万次注意还是有很多小朋友“中招”!它就是令很多家长害怕的——腮腺炎。

腮腺炎

福建方面的情况,据了解,医院陆续收治了多名患腮腺炎的儿童。从往年同期情况来看今年患腮腺炎的小患者明显较多。

与此同时,根据厦门疾控部门发布的3月健康预报显示:

流行性腮腺炎位列其中,属于发病风险较高等级。

流行性腮腺炎的起因、传播途径: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腮腺炎病毒只在人体内存活繁殖。

病人是流行性腮腺炎唯一的传染源,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也可以因唾液污染食具或玩具,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

接触病原后2~3周发病。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腮腺肿大是最先出现的症状,表现为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蔓延的肿胀,状如梨形,表面不红,边缘不清,按上去有弹性,压上去有轻微的疼痛。这种肿大一般先肿一侧,然后逐渐累及到另一侧,最后两侧同时肿大。

腮腺肿大的同时,孩子可感到肿大的局部疼痛,当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硬食物)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

有的孩子会有发热、头痛、疲乏无力等感觉,但也有些孩子没有明显的全身不适。

通常腮腺肿大在2~3天达到高峰,再经过7~10天后逐渐消退。少数孩子只有颌下腺、舌下腺肿大,而没有腮腺肿大。

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

流行性腮腺炎怎么治疗?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为自限性疾病,目前不仅抗生素无效且暂无特殊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国内多采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以及联合使用抗病毒类中药进行治疗。

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可用利巴韦林及中草药治疗,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用醋调后外敷。

体温达38.5℃以上可用解热镇痛药。并发脑膜脑炎者给予镇静、降颅压等药物。

睾丸炎患儿疼痛时给解热镇痛药,局部冷敷用睾丸托,可用激素及抗生素。

并发胰腺炎应禁食、补充能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治疗原则主要是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常用的方剂有银翘散、普济消毒饮、板蓝根颗粒。

流行性腮腺炎怎么护理?

●清淡饮食,忌食酸性食物、硬的食物;

●注意口腔清洁,多饮水;

●注意休息

流行性腮腺炎怎么预防?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与腮腺炎患儿隔离开至少到患儿腮腺肿胀完全消失;

●接种腮腺炎疫苗;

●如果与腮腺炎患儿接触了,可以口服板蓝根颗粒或抗病毒口服液。

流行性腮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而板蓝根对呼吸道疾病和病毒

有非常好的防治作用。

也有相关研究发现,

板蓝根有很好的防治腮腺炎作用。

板蓝根,在临床上清热凉血、抗病毒抗菌作用明显,用量大,堪称中成药之最。辨证应用于风热、热毒所致之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及热毒斑疹等证侯,见高热、面赤、头痛、鼻流黄涕、咽红肿痛、烦躁口渴、咽喉肿痛、舌苔黄等症状。

《中国药典》关于板蓝根颗粒的描述: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症候者。

白云山和黄对板蓝根颗粒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板蓝根多糖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活性,即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对人体细胞的粘附,从而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同时,还可以抑制病毒侵染人体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板蓝根中,有一种木脂素类抗流感病毒化合物是直铁线莲宁B,它可以干预流感病毒某种蛋白质的表达而抑制病毒的生长繁殖,因此可以抑制人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等多种亚型流感病毒的作用。另一种木脂素类成分是落叶松酯醇-4-O-β-D-葡萄糖苷,它抑制流感病毒诱导的炎症因子的活化而发挥抑制流感病毒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因此可以调节人体的固有免疫力。

研究还发现,吲哚生物碱化合物-CapparilosideA对多种亚型的流感病毒和其他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呈现出广谱抗病毒的药效。

专家提醒:

防范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需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孩子因受凉降低抵抗力。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到室外适度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自身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多喝水保持鼻黏膜湿润,以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不挑食,勤洗手,常开窗,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npsydoc.com/sxyyw/11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