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湖middot健康阅读涨知识
2021-5-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目前已经进入秋冬季节,天气日渐寒冷,温差较大,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最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提醒各位老师和同学做好以上这些疾病的预防。
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6.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7.出门在外带好口罩。
3.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
水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出疹前5天至水泡结痂全具有传染性。一周内同班级出现5到9例应该停课14天,超过10例应该停课不少于21天。
4.手足口病:是由手足口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手足口病毒是一组肠道病毒。手足口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发热、手、足、口腔、臀部以及膝关节、肘关节周围出现皮疹,可以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典型的皮疹是粉红色的斑疹,丘疹、丘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的红晕,疱疹疹液比较少,皮疹恢复后不留疤痕。该病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的合并脑病,甚至心肺功能衰竭。发病后一周感染性最强,一周内同一班级出现两例及以上需要停课不少于10天。
5.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传播迅速。
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发病前两天至后5天均具有传染性。需隔离5天,伴呼吸道并发症需延长至出疹后10天。一周内同班级出现两例及以上需停课不少于21天。
6.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
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需要隔离腮肿完全消失。一周内同班出现3例需停课不少于14天。
7.猩红热p: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呼吸道传染。患者多为2—8岁的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咽痛,由头颈到躯干四肢皮肤上依次出现小点状红疹,口围苍白,舌呈草莓状。
发病前24小时至整个病程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且无化脓并发症出现为止才可以解除隔离。一周内同班出现2例以上需停课7天。
预防常见传染病
需要做到3点。
1切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具体措施:⑴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⑵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⑶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休闲。出门在外带好口罩!
⑷常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⑸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⑹合理安排好休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⑺不食、不加工不清洁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不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
⑻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随便吐痰、打喷嚏。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