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净通专业拔罐基础知识应知应会
2021-9-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彭洋挂号多少钱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18/9332508.html
拔罐的适应症——拔罐疗法对疮疡痈毒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
1、拔罐形成的负压作用于脓腔,可使脓液充分引流,减少全身中毒性反应,促进创口愈合。
2、避免在治疗深部脓肿和复杂多脓腔脓肿时大创口引流,减少病人痛苦,缩短引流创口愈合时间。
3、促进脓栓脱落,缩短炎症周期,少用抗生素,从而大大缩短了病程。
4、拔罐的温热效应及持久均匀的负压效应,改善了局部创面的血液循环,促进了复杂创面和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的迅速愈合。
5、拔罐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临床上早已从早期的疮疡发展到用来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多种疾病。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从未用本法治疗过的疾病如白塞病、术后腹胀,以及一些疑难急症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甚至如心脏病、骨折等,使用本法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临床观察,本法对高血压、心绞痛亦有明显疗效。由于拔罐疗法所具有的独特医疗机理,其治疗疼痛性疾病更为见长。
6、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效果,无论是内科的头痛、腹痛、胆绞痛、风湿痛,还是外科的急性腰扭伤、慢性软组织损伤,都可以用拔罐疗法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有的甚至只需一次治疗即可痊愈。
7、刺络拔罐的镇痛效果尤为显着。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多因经络阻滞,气血瘀阻。刺络拔罐能有效地去瘀行血,通经活络,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现代医学也认为,刺络拔罐刺激了某一局部的神经,调节了相应部位血管和肌肉的功能,反射性解除血管和平滑肌的痉挛,产生了明显的止痛效果。
另外,用本法治疗效果较理想的病证有: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冠心病、心律不齐、中暑、肺水肿、急性胃肠炎、胃痛、小儿消化不良、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头痛、胁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腰背痛、痛经、月经不调、乳腺炎、术后肠粘连、荨麻疹、带状疱疹、产后缺乳、牙痛、扁桃体炎、面瘫、毒蛇咬伤、疮疡初起、近视等。
拔罐的禁忌证——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
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拔罐操作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罐疗时必须保持足够的室温,应避开风口,以免受风感冒。
(2)罐疗时建议采取俯卧位,既舒适又方便操作。尽量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罐体脱落。
(3)应特别重视罐具卫生。罐具最好能够专人专用。公用罐具每次用完以后,都应该进行严格消毒。
(4)凡使用“浅刺法”和“发泡法”的顾客和患者,必须使用个人专用皮肤针,并固定存放。
(5)罐疗会有一定的疼痛,人体完全可以承受。适度的疼痛,有多方面的健身价值。
(6)罐疗时间的长短,应有所区别。病情重、病位深及疼痛性疾病,罐疗时间可以长一些;病情轻、病位浅及麻痹性疾患,罐疗时间可以短一些;肌肉浅薄,如头部、胸部等,罐疗时间短一些。气候寒冷时罐疗时间可适当延长;天热时可相应缩短。具体时间应控制在20-60分钟之间。
(7)病区发泡属于正常现象。处理方法是皮肤针浅刺排毒。经喷洒消炎药水或用医用酒精轻拭后,通常不会发炎感染,不要自行包扎或涂抹其他药物;可以淋浴但不要泡浴,也不要抓搓局部。瘀血毒物排净后会自然封口,结痂愈合。毒物尚未排净时,封口会比较慢,不要中途停止调治。罐痕罐斑大多会很快消退,个别人可能消退较慢。
(8)病情反复,属人体正常自我修复过程,是正常祛病现象:坚持调治,这些反应就会好转和消失。
(9)罐疗调治期间,建议暂时停用各类电、热、磁、红外、频谱类理疗器。因为临床发现,他们的功能与罐疗的功能很难协调。
(10)每10天为一个疗程。休息3-5天后,再做第二疗程。
(11)每次做完罐疗调理之后,应喝一杯温水,促进体内排毒。
(12)两点建议
第一,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集中调治二至五个疗程。让身体和疾病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里,受到大力度和高强度的良性扰动、冲动和疏理,争取比较理想的疗效。
第二,病情显著缓解后,坚持日常调治与阶段性集中调治结合。比如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集中调治,平时则每月做一二次保健性调理。这样,在合理生活方式下,人体通常不会生病,尤其不会生大病,可以保持相当好的健康状态。
(13)罐疗的频度与力度
如果做全净通式的整体性专业罐疗,每天最好只做一次。体质特别强壮的,也可以做两次。应遵循的原则是,务必使人体有充分的自我修复时间。家庭罐疗,因为大多是阿是罐疗,对身体的刺激力度较小,在时间和次数上可以灵活掌握,不必顾及过多。在力度上,以能够承受为限。一般而言,力度较大,见效较快,疗效较好、也较为彻底。但反应过于敏感,有心脑血管病的人,要用轻手法、小力度。
拔罐后的常见情况及处理——在拔罐过程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青紫:
拔罐后可见有的拔罐部位青紫,有的殷红,有的则不变色。青紫及发红部位往往病情较重,瘀阻较重。有时这些部位并非是疼痛最重的部位,只要坚持在原处拔罐,青紫就会慢慢消退,疾病也能治愈。
2、发泡:
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有的一日起泡,有的则至三五日甚至十余日起泡。所起的泡有较为清亮的水泡,也有紫红的血泡等。发泡现象多为局部病情的反映,一般受病情轻重(一般瘀阻较重的发泡较快)、季节(夏天较易发泡而冬季则较慢,这也是拔罐治疗提倡“冬病夏治”的一个原因)、皮肤疏密(一般皮肤细嫩的易发泡,如青年女性,而壮年男性则发泡较慢)等因素影响。正常生理条件下,血管内渗透压和血管壁通透性处在一较恒定的水平,拔罐的抽吸很难将其改变,不易起泡。
3、发泡后可用皮肤针针将较大的泡刺破,放出其中的液体。对于发泡后的创面如何处理,如今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为防止感染,用无菌纱布覆盖,按时换药,直至愈合;另一种观点则是继续在发泡部位拔罐,以抽吸其中的病理产物。笔者比较倾向于后一种。大家都知道,以前有“血罐”的治疗方法,即在拔罐前先用梅花针点刺拔罐部位,可以抽吸出一些暗紫色的血液凝块,疗效比较明显。但缺点是如何确定被拔罐部位是瘀血瘀阻的部位呢?如果确定准确,能够抽出瘀血,症状明显减轻,如果确定不准,将会拔出红色血液,症状也不能减轻。现在拔罐发泡已经证明局部有病,所以更应该在发泡处继续拔罐以抽吸出病理产物。
拔罐异常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1)疼罐
罐疗中很少发生异常反应。真正算得上是病态异常反应的就更少见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异常反应,大多属于心理性反应,或生理上暂时不适应而产生的不适反应,只需采取一些简单的缓解措施就可以消除。无论顾客、患者还是罐疗师,对此都不必过于敏感。不过,了解那些基本的异常反应,以及预防和处理的常用方法,还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局部异常反应,主要是指“疼罐”,即扣罐以后,人体马上就感到局部非常紧张、疼痛难忍;或于扣罐的远端有难以忍受的酸麻胀痛等感觉。
引起所谓疼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顾客和患者心理反应过度,神经过于紧张。
第二,罐具型口选择不当,负压过大。
第三,罐具罐口过薄,例如用瓶子代替罐具;罐口不平滑,有砂粒凸起或有凹缝;局部皮肤过于干枯松弛,扣罐后皮肤过于褶皱。
第四,拔管时间过长,局部过多瘀血。
第五,局部有较大的浅层动脉分布(如腹股沟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处等),负压较大,局部软组织过度紧张,动脉受压影响血行,造成远端组织缺血,出现发麻、发凉、胀痛等反应。
(2)晕罐
理论上,这属于一种最为严重的异常反应,但实际上这种情形更为罕见。如果在罐疗过程中,顾客和患者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冒冷汗、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微弱,甚至出现昏厥现象,这种情形就叫晕罐。
引起晕罐的原因主要是:顾客和患者过于虚弱,或过于饥饿、疲劳,或精神处于过度紧张状态,或在禁忌部位扣罐且负压较大。
(3)异常反应预防与处理
第一,预防。
要使用质量好的拔罐器。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心脏病、高血压的顾客和和患者,一定要轻手法。在饥饿、疲劳、精神紧张、醉酒的情况下不要罐疗。室内温度要合适,脱衣后不要有寒冷的感觉。扣罐后,要随时询问顾客和患者的感觉。罐内负压要适度,不要太大,需要加压时应逐步增加。多观察管内皮肤的变化情况,以及顾客和患者的表情。特别提醒那些忍耐力较强的人,有异常反应时,不要一味忍耐,以便及时调整负压。
第二,处理措施。
如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放气减压,不良感觉会很快消失。对过度敏感的人,应及时做心理疏导,使之放松身心。
如果出现晕罐,不要惊慌。先把罐具全部起掉,盖好衣被,平躺休息,给予热饮。通常,稍事休息就会恢复正常。
如顾客和患者已经昏厥,应使之头低脚高平躺,用拇指切按其人中穴或十宣穴,或揉按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对出冷汗或冷汗不止者,可用艾条温灸涌泉穴或百会穴。经上述方法处理之后,晕罐者一般都会清醒,很快恢复正常。可建议晕罐者次日或隔日再做罐疗。
太过敏感者,也可以建议暂时放弃罐疗,选择其它调治方法。
经过上述处置仍不能恢复正常者,医院救治。但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微乎其微。只要提高预防意识,罐疗是极为安全的。
实践发现,在发泡处继续拔罐,的确可抽吸出不同的病理产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暗紫色瘀血:大多病程较长,瘀滞日久,多因劳累引起。
2、黄色粘稠胶冻样物:多因感受寒湿引起。
3、无色清稀水样物:多因受凉引起。
4、如果病程较长,瘀阻较重,则这一阶段历时较长,一般10天左右病理产物出净,出净后拔罐处即结痂愈合。
5、在拔出病理产物的过程中,尚可见“类炎症反应”,即发泡部出现红肿,根部发硬,按之疼痛,这是病理产物聚集导致,一般只需在原处拔,待病理产物抽吸净后,类炎症反应即可消退,根部自然柔软,触之如同正常肌肤,结痂愈合,疾病治愈。如发泡后不在原处拔罐,则拔罐出不易结痂,愈合亦慢。愈合后皮肤可留有黑疤,也可慢慢恢复至正常皮肤的颜色。
6、传统的“走罐”疗法,用新式拔罐更为方便。
方法:在拔罐口涂适量润滑油(用红霉素或以凡士林和甘油按适当比例调和),拔住,不宜太紧,缓慢移动罐体,可同时起到拔罐和刮痧的双重作用。适用于面积较大且平滑的部位,如颈、肩部及腿部等,皮肤有破溃者不宜用此法。
我是一个分界线全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