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使用的9大误区,你不得不知
2017-6-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感冒、牙疼、胃疼……日常生活中的小病小灾避免不了吃药,而有很多药是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并是个不小的问题,但由于很多人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不了解,会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些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这就是很多抗生素被滥用的源头所在,而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的真正危害在于加剧细菌耐药性,这个问题不容小觑。汇松小编搜罗了抗生素使用的9大误区,在日常生活用药时引以为戒。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性。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抗生素新比老好,贵比便宜好有不少人迷信新近推出的高价药、新药、特效药,似乎治病非它们不可,对一般常用药不屑一顾。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性,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对病情越有效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既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就会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抗生紊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抗生素的使用也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怎么区别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无效,偏偏人们得的常见疾病大多是病毒性疾病。从症状上不是十分容易,可以用排除法,下面这个表列出几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感等常见的传染病,对这些疾病,抗生素是无效的。
医院温馨提示抗生素的神奇效果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常常好坏不分,在杀灭坏细菌的同时也杀灭好细菌,破坏了微生态的平衡。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超级耐药菌的产生。减缓细菌的耐药性进程,除了专家教授要把控好抗菌药的使用指证,我们普通人也有许多事情可以做。请大家记住四类常见的情况,请不要轻易使用抗生素:感冒和急性支气管炎、未明确原因的发热、非感染导致的腹泻以及非感染“炎”症。
北京还能治疗白癜风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