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为要,培训先行实幼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
2021-7-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预防为要培训先行
春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时期。为了科学有效地做好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应对和预防传染病的能力,保障师幼身体健康。3月15日,实验幼儿园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
在培训中,保健老师徐萍为大家具体解析了春季传染病的种类,并围绕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以及“诺如病毒”等常见的传染病,从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多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及防控能力,为本园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我们一直在行动!
春季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传播,其发病率是各类传染性疾病之首。
发病特点:
流感好发于冬春季,人群普遍易感,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发病特点: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人群普遍易感。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发病特点
主要症状: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发病特点: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春季传染病预防措施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上述几种常见疾病,均有疫苗可以接种预防。
2.科学穿衣:遵循传统的“春捂秋冻”的规律,初春不要急着脱去冬装,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3.开窗通风: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以减少患病的机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4.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5.坚持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6.平衡营养:偏食挑食的孩子最容易发生免疫力下降,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7.保证睡眠: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不使孩子过度疲劳,充足的睡眠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抗疾病。
END编辑
实幼宣传组
审核
园务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