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淀粉酶血症二
2017-6-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四、巨淀粉酶血症:
是引起慢性高淀粉酶血症的重要原因,它是由于淀粉酶和血中免疫球蛋白或多糖结合形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而不能通过肾脏清除。Wilding等最先发现这种临床现象,年Berk等将其命名为巨淀粉酶血症。巨淀粉酶血症常伴随其他疾病发生,David等对文献报道的例巨淀粉酶血症的伴随疾病进行了归类分析,主要有酗酒、胰腺炎、恶性肿瘤、糖尿病、胆石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营养不良等。但巨淀粉酶血症也可见于少数淀粉酶不升高的健康人。巨淀粉酶血症无特异临床表现,但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巨淀粉酶血症持续时间较长,为数周
~数月,甚至一年,多可自行消失。有许多实验室方法可以检测巨淀粉酶,如凝胶层
析、电泳等,但方法繁琐不易临床推广。通过计算肾淀粉酶清除率/肌酐清除率比值(Cam/Ccr)有助于巨淀粉酶血症的判断,此时该值明显下降,常小于1%。Cam/Ccr的计算公式如下:Cam/Ccr=[(尿淀粉酶浓度×血浆肌酐浓度)/(血浆淀粉酶浓度×尿肌酐浓度)]×%以下情况应考虑巨淀粉酶血症可能:
(1)高淀粉酶血症而胰腺无影像学改变;(2)肾功能正常伴高淀粉酶血症;(3)
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而尿淀粉酶正常或降低;(4)肾Cam/Ccr<1.
巨淀粉酶血症是一良性病变,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是寻找病因针对巨淀粉酶血症的原发性疾病进行治疗。
五、恶性肿瘤:
许多恶性肿瘤可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最常见的是卵巢癌、肺癌及多发性骨髓瘤。肿瘤组织异位合成是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经有效治疗后血淀粉酶可以明显下降,复发后又可以重新回升,这种现象不但为肿瘤组织异位分泌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而且说明部分肿瘤患者该值的变化可能有提示病情变化和预后的作用。肺癌:异位分泌淀粉酶的肺癌组织类型多为腺癌,但近有人发现肺鳞癌组织也可产生淀粉酶。有报道,肺癌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为6.5%~10%。Yanagitani等报道一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淀粉酶高达IU/L,分型为S-淀粉酶,经化疗后淀粉酶降至正常水平。后出现再度升高,当时复查CT未发现肿瘤复发征象,但一个月后脑部出现转移病灶。作者认为血清淀粉酶可作为产生淀粉酶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敏感肿瘤标志物。卵巢癌:是导致高淀粉酶血症的另一常见恶性肿瘤,年首先报道卵巢癌可导致高淀粉酶血症,其后陆续有其他学者对卵巢癌与高淀粉酶血症的关系进行了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卵巢癌患者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并非个例,来源于卵巢的囊腺癌、腺鳞癌、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癌及腺癌都可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淀粉酶活性随肿瘤病灶的清除可下降至正常水平,当肿瘤复发时,淀粉酶活性又升高。有人认为,
在产生淀粉酶的卵巢癌患者淀粉酶是监测肿瘤病情的良好指标。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证实卵巢癌组织分泌产生大量淀粉酶是卵巢癌患者血清淀粉酶活性升高的原因。多发性骨髓瘤:是肿瘤性高淀粉酶血症的又一常见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常有骨骼破坏,
当胸椎破坏腰背及上腹痛伴有高淀粉酶血症时其临床表现与急性胰腺炎类似,很容易误诊。实验研究显示,体外培养的骨髓瘤细胞株能分泌产生淀粉酶。国外有临床研究证实,伴有高淀粉酶血症的多发性骨髓瘤往往具有更为广泛的髓外浸润,对化疗的反应不敏感,容易复发,生存期较短,提示血淀粉酶对判断多发性骨髓瘤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另有报道,当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时,血淀粉酶也先于其他指标出现异常增高,有学者认为血淀粉酶可以列为评价骨髓瘤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除肺癌、卵巢癌和多发性骨髓瘤而外,高淀粉酶血症还见于胃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
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产生的淀粉酶多为S-淀粉酶,当临床上出现高淀粉酶血症而难以以胰腺疾病解释时,进行淀粉酶同工酶检测,对高淀粉酶血症的病因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六、腮腺炎: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腮腺炎所致高淀粉酶血症均为S-淀粉酶升高,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七、正常人及家族性高淀粉酶血症:
Gullo观察了18例P-淀粉酶持续轻中度升高的患者,病程平均12.6个月,平均随访7.6年,最长17.2年,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任何包括胰腺疾病在内的器质性疾病,因此,Gullo认为P-淀粉酶型慢性高淀粉酶血症很可能是一种良性疾病,其血淀粉酶水平有异于常人。其中有3位患者来自同一个家庭(父亲、儿子和女儿),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在发病机制中起作用。Cuckow等报道的家系中连续三代家庭成员均有慢性高淀粉酶血症,P-淀粉酶轻到中度升高,经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遗传特点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Koda报道一位7岁男孩持续性高淀粉酶血症,临床排除了胰腺和唾液腺疾病。对其家族进行调查发现,患者的母亲,姐姐、姨妈和舅舅的血清淀粉酶活性都高于正常人,但没有任何临床表现,而其父亲和外婆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虽目前还未从基因水平阐明家族性高淀粉酶血症的机理,但提示我们在临床上遇到对于无症状的慢性高淀粉酶血症,在排除胰腺疾病的基础上应考虑到家族性高淀粉酶血症的可能,以免进行过多不必要的检查。除上述多种可导致高淀粉酶血症的病因外,尚有其它少见病因,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肺炎等均有引起高淀粉酶血症的报道,本文未能一一全面叙述。总而言之,导致高淀粉酶血症的病因非常复杂,并非仅限于胰腺和唾液腺疾病,少数正常人也可表现为轻度淀粉酶升高。因此,临床工作中遇到高淀粉酶血症而无胰腺炎临床表现和胰腺形态学改变时,有条件时应作淀粉酶同工酶分析,首先区分胰源性和非胰源性淀粉酶升高。对于S-淀粉酶升高的患者,要高度重视肿瘤的鉴别诊断;而P-淀粉酶者升高应注意隐匿的胰腺疾病以及良性慢性高淀粉酶血症的可能,以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检查和治疗。
北京白癜风的权威专家白癜风的病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