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预防,区分不同种类的传染病
2017-11-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冬去春来,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此时正值各种病源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和作祟之际。加之早春的气候多变,冷暖莫测,正是传染性疾病多发季节。为了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大家以及孩子们的身体健康,雨水将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相关知识传授给大家,以便区分不同种类的传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流行传播的机率很高。主要症状: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主要是由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或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严重时嗜睡、颈部强直、喷射样呕吐、昏迷、休克。经流脑病人或带菌者,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
三、麻疹
麻疹潜伏期为6-21天,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9-40度。可以出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咳嗽、眼结膜炎等。发热2-5天后出现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前额、面、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波及躯干和四肢,恢复期出疹顺序逐渐减退,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2-3周消退。
四、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潜伏期为10-21天,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传染性很强,病后可获终身免疫。发病初期有轻度到中度发热,周身不适,食欲下降,经一天左右陆续出现皮疹,病情轻重与皮疹数量有关。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2-3周自愈。
五、手足口病
手足口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潜伏期为2-10天,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消化道、接触、呼吸道飞沫感染。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六、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为14-21天,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播源,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发病时腮腺肿大、疼痛、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几点建议
根据上诉临床表现及症状,小编雨水提出以下3点建议,让我们共同应对传染病,加强卫生习惯养成,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识。
1、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服,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生活环境,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的进行消毒。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被褥”。
3、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畅通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
摘选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