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腮腺炎
2018-2-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的特点腮腺肿大、疼痛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早期病儿及隐性感染者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在病儿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病儿的唾液、鼻咽部分泌物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唾液污染的食物、食具和用品也可传播。
人群对该病有普遍的易感性,多发生在5-15岁的学龄儿童,患病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以春季为主。潜伏期为14-25日。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多数病儿无前驱症状,部分病儿可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无力、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在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继之腮腺部肿痛,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加剧,此时体温急剧升高,可达40℃。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日又可
累及对侧。
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大肿胀,使下颌骨边缘不清,肿胀部位的皮肤发亮但不红,有轻度触痛。腮腺管口早期常有红肿,并可累及颌下腺和舌下腺。腮腺肿大2-3日达高峰,持续4-5日逐渐消退。全身症状也消失,整个病程7-12日。
常见的并发症有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及急性胰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对病儿应早发现并及时隔离,在腮腺肿胀消退1周后方可解除隔离,与病儿接触的易感儿应检疫21日。
对病儿的口鼻咽部分泌物及其被污染的用品应煮沸或暴晒消毒,以切断传播途径。
由于症状出现前数日病儿已经开始排出病毒,因此,预防的重点是对易感儿童进行主动免疫,疫苗是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国际上推荐采用麻疹、风疹、腮腺炎混合疫苗进行常规接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