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一定要避开的4个误区
2017-5-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各位家长要注意啦!小朋友高烧有可能会“烧到抽筋”,一旦出现那样的情况,就非常危险了。那为什么小朋友发烧会烧到那么严重?家长又该注意些什么?避开四个误区
孩子一发烧,很多家长就非常紧张,老担心会烧坏宝宝的脑子。于是,捂厚衣被、敷湿毛巾、贴退热贴……各种能想到的招儿都齐上阵,恨不得马上就将宝宝的体温降下来。有些家长甚至在体温不到38.5℃就急着给孩子喂退烧药,医院急诊直接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退烧针,巴不得能达到立竿见影的退烧效果。
对此,提醒说,发烧多数时候是身体调动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过程。在这个对抗的过程中,处理得当,孩子的免疫力也能得到增强。普通的发烧通常是不会损伤孩子大脑的,相反,如果采用过激的方式来退烧,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以下四大误区,家长在给孩子退烧时要尽量避免。
误区一:发烧对身体有害美国儿科学会表示:低于40℃的发热往往不会引起太大危害。大百科中则是这样描述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烧并不是件坏事,即使发烧到41.1℃,也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发烧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它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或体征而已。
发烧是许多疾病初期的一种防御反应,可以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烧对人体是有利的。因为发热可以刺激身体某些防御机制,从而抵抗一些致病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也就是说发烧有利于孩子病情的恢复。但是持续高热会造成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调节功能失常。
误区二:一发烧就立刻想办法退烧很多家长见孩子发烧了,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想办法给孩子降温,而且总习惯性把物理降温当做首选,认为这才是最安全有效的做法。其实,在给孩子进行降温前,这几点常识最好先了解一下。
(1)如果孩子只是低热而且精神很好,并不需要急于想办法退热;
(2)如果孩子体温超过了38.5℃而且出现明显不适感,应该首选药物降温;
(3)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的降温方法不建议采用。退热贴并无实质退热作用,如果宝宝抗拒不建议强行贴上;
(4)鼓励孩子多喝温水,最好是少量多次的喝,不爱喝白开水的孩子也可以喝稀释后的果汁等液体。
(5)给宝宝进行擦浴或洗浴建议用29.4℃-32.2℃的温水(最好不要高于37℃)。千万不能用冷水或酒精,这会让孩子非常不适,甚至有可能引起孩子颤抖导致体温升高;热水擦浴也不适合,这也会升高体温。
(6)中暑容易与发烧混淆,中暑是因为周围环境过热导致的,降温时应该采取冷水擦拭的方法。
(7)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很多,减少衣物、不要盖得太厚、夏季开空调或电风扇降低室内温度才应是首选。
(8)当孩子发热时出现发抖、手脚冰凉的迹象时,应该给他多盖一层毯子或穿厚一点。
误区三:孩子发烧肯定是感冒了不得不说,这个说法实在有些幼稚了。除了感冒,还有很多种疾病都有可能会引起人体发热,比如肺炎、中耳炎、手足口病、急性喉炎、皮疹、流行性腮腺炎、泌尿系统感染、急性胃肠炎、脑膜炎等,另外孩子出牙时或注射疫苗后也有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误区四:降温不及时容易导致热性惊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宝宝发烧了如果不及时给孩子降温很容易导致热性惊厥。实际上呢?
(1)热性惊厥的诱发因素虽然是发烧,但这种惊厥的发作往往带有家族遗传性,而且一般在发热开始的几个小时内发生。
(2)并不是说体温高就一定会导致热性惊厥,有些宝宝发热不到38.5℃时就有可能发生抽搐,而有些宝宝即使体温超过40℃也并不会发生抽搐。
(3)没有充分证据显示退烧药可以降低热性惊厥的风险。
(4)发生热性惊厥还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发病年龄6个月至3岁较多见。一般等到孩子5岁以后,就极少再发生热性惊厥了。
(5)单纯的热性惊厥一般不会引起大脑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瘫痪、智力障碍或死亡,而且大约98%的热性惊厥患儿不会发生癫痫。
以下推荐必属精品,以脸担保!